沈卫东想都没想就摇头拒绝了何长山希望他出资赞助“华国江岔县长白山人参节”的要求。
会议室内,一众县领导都没想到沈卫东会拒绝得这么直接,纷纷不解地看向他。
沈卫东笑了笑,又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全国到处都在举办这个节那个节,我只是没想到咱们江岔县竟然会想着举办‘人参节’。对不起,我对‘人参节’不感兴趣,也不赞成你们劳心费力地去办这个节。”
县委书记何长山听沈卫东说完,依旧不解地问道:“沈先生,我们县举办‘人参节’,是为了塑造地方品牌、激活特色产业流通,进而吸引外界投资、带动配套产业发展,这有什么不对吗?”
“何书记,你们有这个想法没什么错,但你们好像忘了,咱们江岔县本身就是‘人参之乡’。这可是用千百年时间才沉淀下来的地方品牌,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提到‘人参’二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咱们江岔县,这样的品牌知名度还不算高吗?”
沈卫东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扫向众人接着说:“不了解‘人参’的人,想到的‘人参’,是生长在深山里、有着极为缓慢的生长周期,还兼具救命延年功效的宝物,神秘且物以稀为贵。可咱们现在的人参,是农民种植的‘家参’而非山参,既不是长在深山里,也没有那么长的生长周期。我问你们,举办‘人参节’,难道是要让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来宾,去看农民种在塑料薄膜里、长得像萝卜一样的人参吗?”
他这番话说完,会议室内没人出声回应,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是啊,让来宾看塑料薄膜里长得像萝卜的人参?
他们之前确实这么想过,可现在听沈卫东一说,就都觉得哪里不对劲了。
沈卫东没指望他们回答,这些观点是他在外多年,结合外界对“人参”的认知才想到的。
江岔县的这些领导大概率想不到这些,他们举办“人参节”的想法,其实就是跟风、模仿。
何长山所说的“塑造地方品牌、激活特色产业流通”,是当下各地办节的通用口号,或许适合其他地区的特色产业,但绝不适用于“人参”。
自古以来,“人参”便是皇室贡品,普通百姓难得一见。传统中医对“人参”“补元气”的高度认可,更让它显得愈发神秘珍贵。
沈卫东不赞同办“人参节”,就是不想让外界过多了解“人参”的现状,希望它能永远保持这份神秘与珍贵。
一旦办了“人参节”,过度展示普通的“家参”,反而会破坏这份神秘感,降低“人参”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