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刁家这块“硬骨头”,贾张氏在街道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连区里下来检查工作的领导,都听说了这位能干的“老调解”,特意在王主任的引荐下,和宁婉(贾张氏)简短地交谈了几句,对她扎根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示了赞赏。
这阵东风,宁婉(贾张氏)自然不会错过。
她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街道的各项工作中,不仅限于调解,在组织居民活动、宣传政策、甚至协助管理街道下属的小型服务网点等方面,都开始展现出她的统筹能力和细致心思。
王主任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那杆秤也越发倾斜。
她年纪大了,精力不济,确实需要一个得力帮手来分担,尤其是处理这些繁杂的基层事务。
贾张氏虽然年纪也不小,但精力旺盛,经验老到,威信高,而且最关键的是——用着顺手、放心。
时机终于在初夏的一次街道领导班子调整中到来。
一位分管民政和调解工作的副主任因身体原因提前病退,空出了一个位置。
风声很快就传了出来。
街道里几个有些资历的干事都有些意动,但论起功劳和群众基础,似乎都没人能越过贾张氏去。
这天下午,王主任把宁婉(贾张氏)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关上了门。
“贾大妈,坐。”王主任的神色比平时更郑重几分。
宁婉(贾张氏)心里隐约有了预感,面上却不露分毫,依言坐下。
“老刘病退的事,您听说了吧?”王主任开门见山。
宁婉(贾张氏)点点头:“听说了,真是可惜,老刘同志是个好干部。”
王主任叹了口气,随即目光炯炯地看向她:“空出来的这个位置,很重要。分管的工作,您也都熟悉。
街道领导班子经过初步讨论,觉得无论是工作能力、群众威信,还是对街道工作的贡献,您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