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拓展业务,涉足其他领域,刘海波将自己创建的海波电气设备厂,正式更名为海波实业集团公司。
该公司从事于机电制造,房地产开发等行业。
在拿到了西城区居民点那块地皮的开发项目之后,刘海波集中人力和物力,进行居民安置点的建设。
他心里清楚,只有尽快完成居民安置点的建设,才能赢得政府和居民的信任,为后续的商业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他严格要求施工团队,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双管齐下。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一年后。
一个配套设施齐全的安置小区的居民楼拔地而起。
小区里绿树成荫,花坛点缀。
西城区的居民们拿到赔偿金后,都高高兴兴地从那些破破烂烂、低洼潮湿的老房子里搬了出来,住进了新房子。
孩子们在崭新的操场上嬉戏,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地聊天。
邻里之间洋溢着久违的温馨。
大家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仿佛生活终于迎来了美好的转机。
尽管如此——
还是有人不愿意从老房子里搬出来。
一些人眷恋着那些承载着无数回忆的旧时光,虽然新居舒适,但他们心中却总有一丝难以割舍的情感。
那些老房子的每一砖一瓦,都刻满了岁月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他们徘徊在新旧交替的边缘,既向往新生活的便利,又留恋旧时光的温度。
另一些人则认为拆迁款太少,不足以弥补他们失去的家,心中难免有些不甘,便选择坚守原地,期盼着更合理的补偿。
还有一些人则故意捣乱,制造事端,试图拖延搬迁进程,以此博取更多关注和利益,成为妥妥的钉子户。
赵亮和他的母亲王大婶就是属于最后一类。
由于赵亮与刘海波有仇,不想让他用这块地来搞开发,就怂恿母亲王大婶阻工,故意制造事端。
王大婶听信了儿子的话。
当拆迁队的人前来施工时,她就站在老屋门前。
她的眼神坚定,手中紧握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仿佛那是她最后的防线。
她对着前来劝说的拆迁人员大声说道:“这房子是我一辈子的心血,你们给的那点钱,就想打发我们走,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