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还是挺想家里的,想念你做的饭菜,想念太平镇的老街,想念石板田村的宁静,更想念外婆和妹妹的笑声。”
看到这里,杨秀清的眼眶微微泛红。
她知道儿子虽然在外面过得好,但心里还是记挂着家。
“等放寒假,我就回家,给你们带京城的特产。”
看到这里,杨秀清不自觉地嘴角上扬,轻声说道:“这傻孩子,回来就好,带什么特产呀。”
看完信,杨秀清把信又重新折好,小心地放进兜里。
然后,她摸了摸女儿的头,说:“你哥在外面过得好,咱们也得把日子过好。你在学校也要好好学习,像你哥一样争气。”
朱若溪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妈,我知道啦,我也要像哥哥一样,考上好大学。”
此时,店里的顾客似乎也被这温馨的氛围所感染。
其中一位笑着说:“你这儿子真懂事,有出息。”
杨秀清笑着回应:“都是孩子自己努力,我们也没帮上啥大忙。”
说完,她又回到了整理古玩的工作中,不过嘴角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仿佛这封信给她注入了无尽的动力。
下班后,杨秀清和店员们一起收拾好店铺,领着朱若溪一起回家。
这时候,母亲李桂芝已经做好饭菜并摆上餐桌。
自从杨大成被张三娃等人害死之后,杨秀清心中悲痛万分,担忧母亲再出意外,便将她从石板田村接到太平镇,与他们一同生活。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灯光暖暖地洒在每个人身上。
杨秀清迫不及待地跟母亲说起儿子信里的内容。
李桂芝一边往杨秀清碗里夹菜,一边笑着说:“这孩子,在外面还这么记挂着家里,有出息还孝顺。”
朱若溪也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以后也要去京城上大学。
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
吃过晚饭,杨秀清回到自己房间,坐在床边,又把儿子的信拿出来,借着昏黄的灯光再次读了起来。
每读一遍,她的心里就多一份温暖和安慰。
她想着儿子在京城的校园里努力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脸上满是自豪。
小主,
同时,她也开始盘算着等儿子寒假回来,要给他做些什么好吃的,要把家里好好收拾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