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改装备车

治安局后勤处的车库里,机油味混着电焊的焦糊味在空气中弥漫。刘光鸿蹲在一辆半旧的吉普车前,手里拿着扳手,正在给几个年轻治安员演示发动机的拆装。

“记住,拆火花塞的时候一定要用专用套筒,力气太大容易滑丝,太小又拧不下来。”他一边说一边动手,扳手在手里转两圈,带着积碳的火花塞就被稳稳卸下来。

“像这种积碳严重的,就得用钢丝刷清理干净,不然影响点火效率,巡逻时容易半路熄火。”

旁边的年轻治安员小王赶紧掏出笔记本记下来,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这几个月跟着刘光鸿学修车,他从连扳手都拿不稳的新手,变成了能独立处理简单故障的“半个师傅”,心里对这位“后勤副处长”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处,您这手艺,比汽修厂的老师傅还厉害!”小王忍不住感叹,手里的套筒扳手在阳光下闪着光。

刘光鸿笑笑,把清理好的火花塞装回去,动作行云流水:“不是我厉害,是你们肯学。咱们治安后勤处以后天天跟车打交道,自己要会点维修技术,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在紧急情况下保命。”

他顿了顿,指着车库角落里堆积的零件,“这些都是从报废车上拆下来的能用的零件,今天咱们就用它们组装一辆‘特训车’,练手用。”

年轻人们顿时围在零件堆旁挑挑拣拣,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欢笑声在车库里回荡。刘光鸿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样子,心里暗暗点头。

这些年轻人是治安系统的未来,教他们修车只是第一步,他要给他们的,远不止这些。

材料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何雨水正小心翼翼地调试着一台仪器,烧杯里的蓝色液体冒着细小的气泡,她手里的滴管精准地滴入两滴试剂,液体瞬间变成了透明色。

“成了!”她兴奋地喊了一声,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导师。

这是她来研究所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电击棒的电极材料改良,毕竟之前刘光鸿提出的电击棒设计的材料在强烈碰撞下容易漏电。

“电阻值稳定在0.5欧姆以下,符合设计标准。”何雨水拿着检测报告,脸上带着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