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车间开工那天,锣鼓喧天。
姑娘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坐在崭新的衣车前,手里的布料在“哒哒”声中渐渐变成漂亮的衣袖、挺括的裤腰。
刘光鸿站在台上,手里举着本时尚杂志,声音洪亮:“姐妹们,今天起,咱不光要织布做衣,还要做自己的主!
以前在家缝缝补补没工钱,现在在这儿,多劳多得,挣的钱能自己花,能给娃买糖,能给爹妈买肉!
这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经济独立,腰杆才硬!”
台下掌声雷动,有几个农村嫁到城里的姑娘激动得抹眼泪。以前她们在家靠男人养活,买根针都得看他们的脸色,现在能自己挣钱,腰杆确实挺得笔直。
何雨水也来帮忙,因为临时请不到专业的财务,便让她在厂里负责兼职记账,每天看着姑娘们领工资时笑逐颜开的样子,心里比自己挣钱还高兴。
“光鸿哥,你这主意真妙,我同事的媳妇以前总被婆婆骂‘吃闲饭’,现在拿工资,婆婆啥话都不敢说,怕儿媳妇改嫁,拿着工资跑。”
刘光鸿翻着新设计的连衣裙图纸,“雨水,等咱的衣服卖到国外,让她们穿自己做的衣裳去天安门广场,那才叫风光,差点忘记,你爹和你哥问我,你什么回家吃顿饭。”
“哼,他们就想骗我相亲,介绍什么人都有,追我的人一大把,他们介绍不是老男人,就是一些普通工人,压根没考虑我的感受,我想要8块腹肌的转业兵帅气小哥!”何雨水嫌弃道。
刘光鸿摸摸她的额头:“也没发烧,想啥白日梦呢,能在和平时期转业,至少营长。
而且大部分上年纪,人家早就结婚,你不知道优秀资源早就被内部消化,我喊你嫂子从他们大院找,要是找到符合条件,你可不能放别人鸽子。”
何雨水被说的小脸通红,点头答应。
刘光鸿现在把这些姑娘和知识分子聚在一起,慢慢就形成一个特殊的“庇护圈”。
谁家里有困难,大家凑钱帮衬;谁被人欺负,车间出面撑腰。时间一长,连街道的王主任都不敢轻易来找茬,毕竟,这车间里的人可是刘光鸿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