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平台初探

沈心怡负责分析和侧写,她将林溪截获的所有数据碎片进行分类、建模,试图从一堆垃圾里拼凑出敌人的骨骼。

而我,一个瘸腿的疯子,成了那个负责“胡说八道”的人。

我盯着屏幕上那些冰冷的代码,不去管它的逻辑和功能,只凭直觉去感受它的“性格”。

“这个防御模块……太华丽了。”我指着一段防火墙代码,“像个开屏的孔雀,恨不得把所有羽毛都展示给你看。这是在炫耀,不是在防御。攻击它,找它最漂亮的地方打。”

林溪没有质疑,立刻调整了攻击策略。

几分钟后,他绕过了第一层伪装。

“他们的用户分级很严密。”沈心怡指着林溪拖出来的一份用户权限构架图,“你看,底层是‘资产’,应该是被贩卖的情报或工具。中层是‘操作员’,负责执行任务。顶层是‘处理人’,负责分发任务和交易。”

“一个标准的三层金字塔结构。”我看着那张图,眉头紧锁,“跟搞传销似的。”

“不止。”沈心怡放大了一段从平台公共区抓取的技术文档,“看这里,他们在讨论一种‘数据幽灵’的升级版,描述的功能……是可以实时篡改和伪造生物特征识别信号。”

“‘画皮’。”我喃喃道。

我们的猜测被证实了。

他们真的掌握了制造完美“数字替身”的技术。

就在这时,林溪发出了一声压抑的惊呼。

“我……我进到了他们的一个交易日志缓存区。大部分都加密了,但有一小部分……是公开的信誉评级记录。”

一面新的数据墙被投射出来,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交易条目,买家和卖家都用了代号,交易内容也语焉不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他妈跟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我看得眼花缭乱。

“看加密方式。”沈心怡的目光忽然凝固了,“陆小凡,你看这条记录的卖方签名,用的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密钥里……嵌入了一段非周期性晶体模型的校验码。”

我愣了一下,随即一股寒意从脚底板蹿了上来。

这种把物理学模型当密码用的加密习惯,我只在一个人身上见过。

“把卖家的数字水印放大。”我的声音有些干涩。

沈心怡立刻执行。

那个不起眼的水印被放大后,呈现出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

那是镜州大学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内部徽标。

沈心怡的脸色,在那一瞬间变得惨白,毫无血色。

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调出另一份文件。

那是她导师,张教授去年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一篇关于量子加密的论文。

在论文的电子版附录里,有着作者独一无二且用以验证身份的数字签名。

两个签名,一个是来自罪恶交易平台的匿名卖家,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学术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