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小雪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七天,运行到寅位的析木之次,对应天干甲庚丙壬。
十一月冬至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四天,运行到丑位的星纪之次,对应天干艮巽坤乾。
十二月大寒节气,在中气之后的第六天,运行到子位的玄枵之次,对应天干癸乙丁辛。
月亮,是阳中之阴,象征着后妃。它的特性极为柔和,本体极为柔顺,它在天空运行,用来辅助太阳。通过观察夜晚的景象,可以知晓其变化规律。月亮本身没有光,依附于太阳才有光亮。从它无光的本体来说,属于纯阴,象征着坤卦,这就是晦朔之时。经过三十天,月亮运行比太阳少三十七度多,然后开始出现月牙,这时才借助太阳的光而有了光亮,因此称为“出”,象征着阳气开始萌生。黄昏时月亮出现在西方庚位,呈现出震卦的卦象。再过八天,月亮运行比太阳少九十八度多,借助太阳一半的光亮,因此称为“弦”,意味着阳气将满一半。黄昏时月亮出现在南方丁位,呈现出兑卦的卦象。再过十五天,月亮运行比太阳少一百八十二度半多,与太阳相对,借助太阳的全部光亮而变得又大又圆,因此称为“望”,表示三阳已经完备。黄昏时月亮出现在东方甲位,呈现出乾卦的卦象。又过三天,月亮运行比太阳少二百一十九度多,月亮开始出现月魄,与望日的月亮相比,阴魄开始产生,因此称为“魄”,表示阴气又开始萌发。清晨时月亮出现在西方辛位,呈现出巽卦的卦象。又过五天,月亮运行比太阳少二百八十一度多,此时月亮一半晦暗,一半借助太阳的光亮,因此称为“下弦”,表示月亮的生长已过一半。清晨时月亮出现在南方丙位,呈现出艮卦的卦象。又过六天,月亮运行比太阳少四百九十一度多,还不到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就与太阳交会,此时太阳的光亮完全不能使月亮借助,月亮又变得晦暗不明,因此称为“晦”。月亮完全隐没在东方乙位,呈现出坤卦的卦象。
月亮在天空运行的度数,一天运行三百零七又十九分之七度,相对天而言,每日运行不足二十又十九分之七度,相对太阳而言,每日运行不足十三又十九分之七度。经过二十九又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日,月亮与太阳在辰位交会,所以一年中月亮与太阳交会十二次,共三百五十四又九百四十分之三百四十日,与天的运行规律会合,这就是一年。
所以月亮有九条运行轨道。这九条轨道分别是:黑道两条,立冬、冬至时月亮从黄道以北运行;赤道两条,立夏、夏至时月亮从黄道以南运行;白道两条,立秋、秋分时月亮从黄道以西运行;青道两条,立春、春分时月亮从黄道以东运行,再加上黄道,总共九条轨道。所以立春、春分时月亮沿青道运行,分别在甲度。立秋、秋分时月亮沿白道运行,分别在庚度。立冬、冬至时月亮沿黑道运行,分别在壬度。立夏、夏至时月亮沿赤道运行,分别在丙度。
日月会合的时辰,以及三合所照耀的方位,就是天德、月德之星所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三月建辰,其三合为申子辰。日月在酉位会合,从庚位出现,进入壬位的星宿区域,所以天德、月德在壬位。
六月建未,其三合为亥卯未,日月在午位会合,从丙位出现,进入甲位的星宿区域,所以天德、月德在甲位。
九月建戌,其三合为寅午戌,日月在卯位会合,从甲位出现,进入丙位的星宿区域,所以天德、月德在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