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透官杀(制)、印星(宝),地支透财星(伐)、食伤(义),形成“财生官→官生印→印生身→身生食伤→食伤生财”的闭环,主大富大贵。
吉凶转化的辩证思维:
制伐的双刃剑:
“制”过则为杀,需印星化杀(如庚金克寅木,逢壬水通关化金生水)。
“伐”过则为逆,需食伤泄秀(如卯木克戊土,逢丙火泄木生土)。
宝义的潜在风险:
“宝”过则为溺爱(如印星过多导致身懒),“义”过则为耗损(如比劫过多分夺财星),需适度方为吉。
4. 与传统命理理论的呼应
与十神体系的联动:
“宝”对应印星(生身),“义”对应比劫(助身),“制”对应官杀(克身),“伐”对应财星(耗身),四事本质是十神生克关系的具象化。
病药理论的应用:
四事失衡为“病”(如身弱逢伐),需通过大运流年补“药”(如逢印星化伐),体现“以制化求平衡”的核心思想。
此段文字以“宝义制伐”四字概括干支生克的四种模式,构建了从微观(干支互动)到宏观(命局全局)的分析框架。
其核心价值在于:
1. 系统化的干支分析工具:将抽象的生克关系转化为可量化的四种模式,便于命理推演。
小主,
2. 动态平衡的哲学观:强调四事需与日主强弱、月令时节等动态因素结合,反对静态论吉凶。
3. 社会伦理的命理投射:以“尊卑”关系映射现实中的等级秩序,将命理分析与儒家伦理相融合。
通过“宝义制伐”的视角,命理研究者可更精准地把握命局中的能量流动,进而指导趋避之道,体现了传统命理“源于自然,用于人事”的实用主义特征。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三命通会》中的“”是一种通过干支生克关系判断命局贵贱的核心理论,其核心在于分析天干与地支之间的四种互动模式,即“宝”“义”“制”“伐”,并通过这四种关系的显明与协调来构建贵格。
以下从概念定义、判断标准、命理意义及实践应用四个方面展开总结:
一、概念定义:干支生克的四种模式
根据《三命通会》及相关注释,“宝义制伐”的具体含义如下:
1. 宝(尊生卑):天干生地支。例如,天干甲木生地支寅木,或天干丙火生地支午火,体现“上生下”的滋养关系,象征命主易得外部资源或长辈扶持。
2. 义(卑生尊):地支生天干。例如,地支子水生天干壬水,或地支巳火生天干丙火,体现“下生上”的反哺关系,主命主内在潜力得以发挥,或得晚辈、下属助力。
3. 制(上克下):天干克地支。例如,天干庚金克地支寅木,或天干戊土克地支子水,体现“上制下”的约束关系,需适度方能形成纪律与秩序,若克制过度则主压力或冲突。
4. 伐(下克上):地支克天干。例如,地支卯木克天干戊土,或地支午火克天干庚金,体现“下犯上”的逆反关系,易引发动荡或挑战,需谨慎对待。
“四事显朝”指这四种关系在命局中显着且协调,形成贵气汇聚之象。
二、判断标准:四事协调与五行平衡
1. 四事需显明且有序:
宝、义、制、伐四种关系在四柱中清晰可见,无杂气干扰。例如,天干透印(宝)、地支透食伤(义)、天干透官杀(制)、地支透财星(伐),且无严重冲克。
制伐需适度:制(天干克地支)需日主身强方能担克,伐(地支克天干)若为忌则需制化,否则主凶。
2. 五行需纯粹流通:
命局五行不杂(如全金、全木等),且纳音干支相生。
例如,年柱纳音金得月柱纳音土生扶,形成“假音得时”的辅助力量。
大运需行至生旺之地(长生、沐浴等九位),避免死绝墓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