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风晕掉、眼光日昏,血不调畅、早年落发、筋青爪枯,属肝家甲乙寅卯木受亏主病故也,诸痛脓血疮疥、舌苦喑哑者,属心家丙丁巳午火受亏主病故也,浮肿、脚气、黄肿、口臭、翻胃、脾寒、膈热者,属脾家戊己辰戌丑未土受亏主病故也,鼻塞酒渣、语蹇气结、咳嗽喊者,属肺家庚辛申酉受亏主病故也,白浊、白带、霍乱、泻痢、疝气小肠,属肾家壬癸亥子受亏主病故也。
译文:
凡眩晕、眼花目昏、血液不畅、早年脱发、青筋外露、爪甲枯槁,多因肝家甲乙寅卯木气受损;凡疼痛、脓血疮疥、口苦失声,多因心家丙丁巳午火气受损;凡浮肿、脚气、黄肿、口臭、反胃、脾寒、膈热,多因脾家戊己辰戌丑未土气受损;凡鼻塞、酒渣鼻、言语不利、气结咳嗽,多因肺家庚辛申酉金气受损;凡白浊、白带、霍乱、泻痢、疝气、小肠病,多因肾家壬癸亥子水气受损。
解析:
此段以五行配五脏列举病症,“木亏”致肝主筋爪病变,“火亏”致心主血脉及舌窍病变,“土亏”致脾主运化失常,“金亏”致肺主气障碍,“水亏”致肾主二便病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逻辑上通过“脏—行—症”对应关系,将五行盛衰与临床症状关联,是中医“辨证求因”的具体应用,体现五行学说在病理诊断中的核心作用。
原文:
甲乙见庚辛申酉多者,内主肝胆惊悸、痨瘵、手足顽麻、筋骨疼痛,外主头目眩晕、口眼歪斜、左瘫右痪,跌扑损伤。
遇丙丁火多无水相济,则痰喘咯血、中风不语、皮肤干燥,内热口干。
女人主血气欠调、有孕者堕胎。
小儿急慢惊风、夜啼咳嗽、面色青黯是也。
译文:
甲乙木遇庚辛申酉金过多,在内主肝胆惊悸、痨瘵、手足麻木、筋骨疼痛,在外主头目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跌打损伤。
若逢丙丁火多而无水制衡,则主痰喘、咯血、中风失语、皮肤干燥、内热口干。
女人主血气不调,孕妇易堕胎;小儿主急慢惊风、夜啼咳嗽、面色青黯。
解析:
此段论金克木的病理表现,庚辛金过旺克伐甲乙木,致肝胆功能受损,出现惊悸、筋骨痛;木被火焚(木生火过旺)而无水救,形成木枯火炎之象,致痰喘中风。
逻辑上以五行生克乘侮为基础,将干支五行强弱变化与内外病症关联,体现母病及子病机,对妇儿科病症的判断亦基于五行失衡原理。
原文:
丙丁见壬癸亥子多者,内主心气疼痛、颠痫舌强、口痛咽哑、急慢惊风、语言蹇涩,外主潮热发狂、眼暗失明、小肠疝气、疮痍脓血、小便淋浊。
妇女主干血气经脉不调。
小儿主痘疹、疥癣,面色红赤是也。
译文:
丙丁火遇壬癸亥子水过多,在内主心区疼痛、癫痫、舌强、口痛失声、急慢惊风、言语不利,在外主潮热发狂、眼盲、小肠疝气、疮疡脓血、小便淋浊。
妇女主血气经脉不调,小儿主痘疹、疥癣、面色红赤。
解析:
此段为“水克火”的病理推演,壬癸水过旺克制丙丁火,致心主神明及血脉功能失常,出现癫痫、舌强。
火旺无制则生潮热、眼盲等热症,体现水火失济病机。
妇女经血属阴,火衰水旺则血气不调;小儿纯阳之体,火亢则发痘疹,逻辑上结合五行属性与脏腑功能阐释人群病症差异。
原文:
戊己见甲乙寅卯多者,内主脾胃不和,翻胃隔食、气噎蛊胀,泄泻黄肿、择拣饮食、呕吐恶心,外主右手沉重、湿毒流注、胸腹痞塞。
妇女主饮食不甘、吞酸虚弱、呵欠困倦。
小儿主五疳五软、内热好唾、面色痿黄是也。
译文:
戊己土遇甲乙寅卯木过多,在内主脾胃不和、反胃隔食、气噎蛊胀、泄泻黄肿、挑食、呕吐恶心,在外主右手沉重、湿毒流注、胸腹痞塞。
妇女主饮食无味、吞酸虚弱、呵欠困倦,小儿主五疳五软、内热多唾、面色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