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六庚日生时丙戌,金火持争事不详。
身旺月通印绶吉,不通无救祸难当。
译文:
六庚日出生且时辰为丙戌时,命局中庚金与丙火相互克制,这类命格的初始运势多有不顺。
若日主庚金强旺,且出生月份能通印绶(土)之气,就能化解凶势而显吉利;若不具备这些条件且无其他助力,就会灾祸重重,难以承受。
注解:
“金火持争”是此格局核心矛盾,指庚金(日主)与丙火(偏官/七杀)的克制关系,丙火过旺易克金,庚金过旺则火弱难成器。
“印绶”即土(辰戌丑未),可泄火生金,是平衡五行的关键。此段为总纲,点明格局吉凶的核心判断标准——身旺与印绶是否得力。
原文:
庚日丙戌时,金火持争。庚以丙为鬼,丙火戊土合局,金无气。若通身旺印旺月,有救助者,贵,反是平常或夭贱,运通亦吉。庚属大肠,若丙丁旺甚,主痔漏脏毒、脓血之灾。
译文:
庚日丙戌时出生者,命局核心是庚金与丙火的相互克制。
庚金以丙火为“鬼”(偏官/七杀),丙火与戌土中的戊土相合形成火土局,会导致庚金气力衰弱。
若出生月份能助日主强旺(如申酉月)且印绶(土)旺盛,有化解火克的助力,就能显贵;反之则命运平常,甚至早夭或贫贱,若行运能补全身旺印旺的条件,也可转为吉利。
庚金对应人体大肠,若命局中丙火、丁火过旺,易引发痔疮、肠道毒素淤积、脓血类疾病。
注解:
“丙火戊土合局”指戌土为火库,丙火得戊土生扶而更强,进一步耗泄庚金。
“救助者”即印绶(土)或比劫(金),前者泄火生金,后者助身抗杀。
健康论断基于五行对应脏腑理论,庚金属大肠,火过旺则大肠受灼,易生湿热类病症。
原文:
庚子日丙戌时,春偏官用财,吉。夏煞旺身衰,凶暴。秋身煞俱旺。巳酉丑月西方运,腰金衣紫。寅亥子月,金绝病死,多贫贱。一云:聋哑、犬狼伤。
译文:
庚子日丙戌时出生者,生于春季(寅卯辰月),以偏官(丙火)为用,借助财星(木)生官杀,主吉利;生于夏季(巳午未月),七杀(丙火)过旺而日主(庚金)衰弱,性格凶暴;生于秋季(申酉戌月),日主与七杀力量均强。
若生于巳酉丑月(金旺),再行西方运(申酉金运),可身居高位、身穿紫袍(指达官显贵);生于寅亥子月(木旺水旺),庚金处于绝地、病地、死地,多为贫贱之命。
另一种说法是:这类命格可能出现聋哑,或遭遇犬狼咬伤的灾祸。
注解:
“偏官用财”指春季木旺,木(财)生丙火(偏官),官星有根且不克身,故吉。
“西方运”为金运,助身抗杀,故显贵。
“金绝病死”是庚金在十二长生中的状态:寅为绝地、亥为病地、子为死地,气力极弱,故贫贱。
聋哑、犬狼伤为极端凶势的具象化表述,源于水旺泄金(金主声,水旺则声哑)、木旺克土(土主脾胃,也关联肢体安全)。
原文:
庚寅、丙戌,吴慎庵,侍郎。辛丑、辛丑,侍郎。癸巳、丙辰,进士。壬午、己酉,举人。甲辰、乙亥,魏允中,解元,会魁。甲子、丙寅,常少。
译文:
生于庚寅年丙戌月庚子日丙戌时的吴慎庵,官至侍郎。
生于辛丑年辛丑月庚子日丙戌时的人,官至侍郎。
生于癸巳年丙辰月庚子日丙戌时的人,考中进士
生于壬午年己酉月庚子日丙戌时的人,考中举人。
生于甲辰年乙亥月庚子日丙戌时的魏允中,考中解元(乡试第一)、会魁(会试第一)。
生于甲子年丙寅月庚子日丙戌时的人,官至太常寺少卿(简称“常少”)。
注解:
案例均为庚子日丙戌时的贵显实例,印证“身旺印旺”或“行吉运”的理论。
如吴慎庵、辛丑年生者,柱有金(庚、辛)助身、土(戌)为印,故显贵;魏允中为甲辰、乙亥年(木旺),但行运补火土,仍得科举佳绩,体现“运通亦吉”的灵活性。
原文:
庚寅日丙戌时,申子辰月,偏官有制,吉。秋生身煞俱旺,有禄权。纯午,孤贫无倚,不然残疾。丑午,行西南,公卿以上贵。纯寅,亦贵。
译文:
庚寅日丙戌时出生者,生于申子辰月(水旺),偏官(丙火)被水克制,主吉利。
生于秋季(申酉戌月),日主(庚金)与七杀(丙火)力量均强,能获得俸禄与权力。
若四柱纯为午火(火旺),多为孤独贫困、无依无靠,否则易有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