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案牍暗锋

他巧妙地将“深挖赃银”与“可能激起民变、影响漕运”联系起来,直接点中了钱牧之乃至朝廷最敏感的神经。

钱牧之眼皮跳了跳,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已难以取得进展。张惟贤抬出了“稳定”这块金字招牌,他若再坚持,反倒显得不顾大局了。他干笑两声,顺势转圜:“国公爷深谋远虑,是下官思虑不周了。稳定确是第一要务。既然如此,那结案奏疏便依现有证据和追缴数额来拟订?”

“可。”张惟贤颔首,“便有劳钱参议先拟个初稿,本官看过之后,再行商议。”

“下官遵命。”钱牧之起身拱手,准备告退。走到门口,他似乎又想起什么,回头状似无意地问道:“对了,国公爷,下官听闻此前查案时,曾缴获一些赵德明与外界往来的私人信函?不知这些信函…是否也已归档?按例,此类证物亦需一并呈送刑部复核。”

他终于问到了最关键的地方。那些可能指向更高层级的密信,才是京师某些人真正忌惮的东西。

张惟贤目光平静地看着他,语气不带丝毫波澜:“哦,钱参议说的是那些信。大多是与地方官员、商贾的寻常往来,内容无关案情核心,已作为旁证附于卷宗之内。至于少数几封语焉不详、难辨真伪的,为防止有人借题发挥,混淆视听,影响结案,本官已命人另行封存,暂不列入此次呈报之列。待此案了结后,若朝廷另有垂询,再行呈阅不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这番话滴水不漏,既承认了密信的存在,又以“防止借题发挥、影响结案”为由,合情合理地将它们暂时扣下,直接堵住了钱牧之想要查看或将其纳入卷宗的要求。

钱牧之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旋即恢复正常,连连点头:“国公爷考虑周详,如此处置最为妥当。那下官便先去草拟奏疏了。”

看着钱牧之退出书房的背影,张惟贤的眼神渐渐冷冽下来。这场案牍之上的交锋,看似平淡,实则凶险,每一句问答都暗藏机锋。他知道,钱牧之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密信和赃银缺口的追查,这只是第一回合而已。

是夜,沈沧澜再次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