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人明白!”詹信应下,又道,“苏少东家还言,若有机会,想当面与姑娘……与东家一叙,探讨绸缎之事。”
当面一叙?黛玉微微一怔。 与外男,尤其是商贾之人见面,于礼不合。但……今时不同往日,她是“竹影轩”的东家,谈论的是自家生意,若一味拘泥于虚礼,反倒显得小家子气,也于生意无益。
她沉默片刻,心中已有计较: “可。你回复苏少东家,三日后,可在‘清茗轩’茶楼一晤。届时,你陪我同去。”
“是!”詹信精神一振,姑娘肯亲自出面,这生意便成了大半!
詹信退下后,黛玉却并未继续临画。 她走到窗前, 望着窗外如火如荼的石榴花, 心潮微微起伏。 与江南客商洽谈生意,这是她自立以来,迈出的又一全新的一步。这意味着,“竹影轩”将不再局限于京城一隅,而是真正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日后,黛玉精心打扮了一番。 她选了一身 新做的 雨过天青色暗云纹杭罗长衫,料子是她自家织坊最新的试制品,光泽内敛,纹理细腻。 外罩一件月白色素锦比甲。发髻梳得一丝不苟, 依旧簪着那支白玉竹节簪,却也在鬓边别了一枚 小巧的、用“秋塘月色”边角料做的 堆纱茉莉花,既雅致,又巧妙地暗示了身份。 她薄施脂粉, 淡扫蛾眉,整个人看起来清丽脱俗,气度从容,既有闺秀的雅致,又不失东家的干练。
“清茗轩”是京城一家以清静雅致闻名的茶楼。詹信早已订好了一间临街的雅室。黛玉到时,那位苏少东家已然在座。
出乎黛玉意料,这位苏少东家并非想象中脑满肠肥的商人模样,而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穿着一身 宝蓝色杭绸直裰,面容清俊,眉眼间带着江南水乡的温润之气, 眼神却精明通透。 他见黛玉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艳,随即起身,彬彬有礼地拱手:“这位想必就是林东家?在下苏州苏文卿,冒昧邀约,唐突之处,还望海涵。”
“苏少东家客气了。”黛玉微微颔首还礼, 落落大方地在主位坐下。 詹信侍立一旁。
寒暄过后,话题便切入绸缎。苏文卿果然是个行家,对丝线、织法、染色的见解十分独到,言语间对“竹影轩”绸缎的推崇也并非虚言奉承。 更难得的是,他并未因黛玉是女子而有丝毫轻视,反而在讨论纹样意境时,引经据典,与黛玉颇有共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尤其是这‘秋塘月色’,意境萧疏,余韵悠长,如同倪云林的山水画,令人见之忘俗。”苏文卿由衷赞道,目光清澈,不含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