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消化降众

命令简单直接。伤者和极度饥饿者是最不稳定的人群,优先分离安置,既能体现有限的人道主义,降低暴动风险,也能更方便管理剩余健康俘虏。

俘虏们迟疑着,在一些胆大者的带领下,开始慢慢按照指示移动。刘备的本部军士和部分县兵迅速上前引导,将这两类人分离出去。场面暂时有些混乱,但在森严的戒备和刚刚立威的恐惧下,并未出现骚乱。

处理完这两类人,剩下的约八千余人则相对健康,是潜在的兵源和劳力。

刘备开始了第二步——“甄别”。

他没有时间一个个详细盘问背景。他采用了最直接、最残酷也最高效的战场筛选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剩余所有人,十人一队,自行结队!快!”军士们大声呼喝着。

俘虏们在威逼下,很快以乡土、熟人关系为纽带,勉强分成了八百多个小队。

“现在,每队自行商议,选出你等之中,最为骁勇善战者一人,亦或最为德高望重、能为你等拿主意者一人,出列为队长!我只给你们半柱香时间!”

这是刘备从现代团队管理和社会动力学中借鉴的方法,同时也是陷阱。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人们会本能地推举出真正有影响力、有能力的人——要么是最能打的,要么是最有威望的。这些人,就是这批降卒中天然的领袖。

半柱香后,八百多名“队长”被推选出来,站到了队伍最前面。他们神情各异,有的彪悍,有的精明,有的则带着困惑和不安。

刘备看着这些人,知道他们已经从庞大的、难以管理的群体,变成了可以抓握的“抓手”。控制住这些人,就等于控制了整个降卒队伍。

但他并不需要所有人。

第三步——“分化”与“吸纳”。

刘备走到这些队长面前,目光如炬:“你等既被同伴推举,便是有些本事担当。现在,我给你们,也给所有人生路选择。”

他顿了顿,声音充满不容置疑的力量:“愿卸甲归田者,我可发放路费,但需登记造册,承诺永不从贼,日后官府清查,尔等需有凭据!愿留下者,经过甄别,可编入我军,吃粮饷,杀贼立功,博个前程!”

选择给出,但刘备深知,绝不能放任大量经过军事训练的壮劳力散去,那等于资敌或埋下隐患。他的真实目的,是筛选吸收。

“愿归田者,队长出列,站至左侧,你及你一队之人,皆按此办理。”

稀稀拉拉,有近百名队长站了出去,他们多是年纪偏大或厌战情绪强烈的,连带他们代表的近千人被引到一旁登记。

“愿留下者,队长出列,站至右侧!”

这一次,站出来的队长占了绝大多数,约有七百余人。乱世之中,当兵吃粮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活路,尤其是刚刚目睹了刘备军的强悍和……答应给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