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龙腾南徙,虎踞淮南

鬼见愁大捷的余威犹在,但刘协与他的核心决策层都清楚,一时的战术胜利,无法扭转战略上的被动。曹操如同受伤的猛虎,暂时缩回爪子舔舐伤口,但其獠牙依旧锋利,下一次扑击只会更加致命。移驾荆南,已是刻不容缓。

基地内,迁徙的准备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数不尽的粮草、军械、工坊核心设备、典籍文书被打包整理,由骡马和人力组成的运输队伍川流不息。空气中弥漫着离别与憧憬交织的复杂情绪。留下的人,要面对未知的围困与坚守;离开的人,则将奔赴一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天地。

临行前夜,刘协再次召集留守重臣,做最后的嘱托。

荀彧一身简朴的深衣,神色沉静如水,但眼底深处那抹坚定,比桐柏山的岩石更为厚重。“陛下放心,彧在,则桐柏山在。工坊不停,粮秣不绝,新兵训练不辍。必使此山,成为陛下最稳固的根基,最锋利的后盾。”他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但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将后方托付给这位王佐之才,刘协心中最为安定。

关羽依旧是那副傲骨凛然的模样,但看向刘协的目光中,已充满了复杂的敬意与忠诚。“陛下放心南行,云长在此,必不让曹贼一兵一卒,踏过鬼见愁!待陛下王师北定中原之日,云长当为前锋,亲斩曹贼之首级,献于阶下!”他的承诺,带着凛冽的杀气与绝对的自信。

刘协重重拍了拍关羽的肩膀,又对荀彧深深一揖:“文若,云长,桐柏山,还有这数万军民,就拜托二位了!非到万不得已,不必死守,保存实力为上。朕在荆南,盼二位佳音!”

“臣等,定不负陛下重托!”荀彧与关羽齐声应诺。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两万精锐人马已在山谷中列队完毕,旌旗招展,刀枪如林,肃杀之气直冲云霄。这其中,有经历了鬼见愁血战的老兵,也有训练有素的新锐,更有工坊的匠师、医学院的学子、以及部分愿意追随南迁的军民家眷。这是刘协手中最核心的力量,也是他未来争霸天下的资本。

刘协一身戎装,立于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身旁是同样甲胄在身的诸葛亮、徐庶、戏志才,以及一身宫装、面覆轻纱的甄宓。他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或坚毅、或激动、或略带彷徨的面孔,运足了中气,声音在山谷中清晰地回荡:

“将士们!臣工们!大汉子民们!”

“曹操篡逆,国贼当道!我等困守此山,非为苟安,实为蓄力!今日,我等将暂别桐柏山,移驾荆南!”

“荆南,乃高祖龙兴之侧翼,是光武中兴之根基!那里有广阔的土地,有期盼王师的百姓!那里,将是我们再造大汉的新起点!”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与信念:

“朕向你们保证,今日之暂别,是为了明日更辉煌的归来!他日,朕必率领你们,跨长江,越淮河,克复中原,直捣许都!将这面大汉的龙旗,重新插遍神州每一寸土地!”

“天子万岁!大汉万岁!”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瞬间,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席卷了整个山谷,震得松涛阵阵,积雪簌簌而下。所有的彷徨与离愁,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昂扬斗志。

“出发!”刘协拔出佩剑,直指南方!

庞大的队伍,如同苏醒的巨龙,开始缓缓蠕动,沿着早已勘探好的隐秘山道,向南逶迤而行。刘协与甄宓同乘一辆特制的、加装了减震钢片的马车,诸葛亮等人骑马护卫在侧。队伍中间是核心匠师与文吏,前后则由精锐部队护卫。

车轮滚滚,马蹄声声,载着一个帝国的希望,驶向未知的荆南。

几乎就在刘协南移的同时,许都的使者,尚书令华歆,携带着曹操的册封诏书与厚礼,抵达了淮南王的“都城”——下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