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暗流奔涌,龙翼分飞

荆南临湘的春日,在一种外松内紧的诡异气氛中流逝。刘协站在那面巨大的天下舆图前,目光不再是单纯的锐利,更添了几分沉郁的重量。

“消息传出去,最快需要几日能到文长手中?”刘协的声音有些沙哑,连续的精神紧绷和战略推演,让他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化开的疲惫。

诸葛亮肃立一旁,羽扇轻摇的速度比平日慢了几分,显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陛下,益州南部山高林密,部族杂处,即便动用最紧急的蛮族信道,绕过蜀军可能的封锁,至少也需五六日。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

庞统搓着手,矮胖的身躯在殿内显得有些焦躁:“五六日……文长他们若是行军快,恐怕已接近成都平原边缘了!万一他们按原计划一头撞上去……”

“没有万一。”刘协打断了他,语气斩钉截铁,更像是在说服自己,“魏文长不是莽夫,他久经战阵,对危险有野兽般的直觉。朕给他的命令中也强调了‘临机专断’,只要他接到消息,哪怕只接到一星半点风声,以他的能力,必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这是他对麾下将领的信任,也是现代管理中“授权”与“信任”思维的体现。他无法微操千里之外的战场,只能选择相信前线指挥官的素质。

他深吸一口气,将目光从益州那片令人揪心的区域暂时移开,转向江东和中原。“我们的‘檄文’,发出去了吗?”

“已通过所有能用的渠道,向天下散播。”诸葛亮回道,“揭露刘璋勾结曹魏,背弃汉室。同时,也已严令云长和文远,加大佯动和摩擦力度。只是……陛下,如此双线,甚至三线施压,国力虽近年有所增长,但根基尚浅,长久下去,恐难支撑。”

刘协何尝不知这是在走钢丝?但他没有选择。“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国库还能支撑多久?”

“若维持目前态势,且益州战事不陷入长期糜烂,可支撑半年。若……若东线或北线有变,则难以为继。”诸葛亮的回答精准而冷酷。

“半年……”刘协喃喃道,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的江夏。那里,是荆州的东大门,也是连接荆益与江东的战略要冲。“告诉江夏守将,提高警惕,谨防孙权狗急跳墙。”

他提到了江夏,但潜意识里,仍认为孙权的主要目标是趁火打劫益州,或骚扰交州。毕竟,直接攻打重兵布防的江夏,风险太大,不符合孙权一贯谨慎的风格。这一丝基于历史经验和常规逻辑的判断,成为了此刻战略视野中一个微小的、却可能致命的盲区。

建业,吴侯府。密室。

此处的气氛,与荆南的凝重截然不同,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猎杀前的最后推演。孙权碧眼之中精光闪烁,扫过眼前仅有的三人:周瑜、吕蒙、鲁肃。

“荆南刘协,主力已被牵制在益州方向,其国内空虚,此乃天赐良机!”孙权的声音压抑着兴奋,“子明(吕蒙),你之前所提‘白衣渡江’之策,详细道来。”

吕蒙一身劲装,虽已是都督之尊,却依旧保持着武将的锐气,他抱拳道:“主公!刘协此刻注意力皆在西线,江夏守军虽众,但久无战事,必有懈怠。我可精选熟悉水性的悍卒数千,伪装成商旅、流民,乘坐普通货船,分批混入江夏附近水域。待时机成熟,夜间同时发难,突袭江夏外城水寨及几处关键码头!同时,大军主力随后压上,里应外合,必可一举拿下江夏!”

鲁肃面带忧色:“此计虽妙,然风险极大。江夏乃荆州重镇,城防坚固,守将亦非庸才。若一击不中,恐打草惊蛇,反遭荆南报复。且我军若攻江夏,则与荆南彻底撕破脸皮,再无转圜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