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檀香与墨香混合的气息中,悄然融入了一丝净元符带来的清灵。梁青钰专注于奏折,并未再追问韦毅身上所谓的“花香”,但韦毅能感觉到,她周身那股因巫蛊之术而产生的隐晦躁郁之气,正在被缓缓净化。
然而,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源头不除,隐患仍在。
韦毅看似眼观鼻、鼻观心,实则心思电转。直接揭发王公公?证据不足,且容易打草惊蛇。必须创造一个机会,让王公公自己暴露,并且是在梁青钰能够察觉的情况下。
一个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这需要时机,也需要一点“运气”的配合。
机会在傍晚时分到来。影月例行前来汇报宫中动向,提到陛下近日批阅奏折至深夜,精神不济,御膳房特意准备了安神补气的参汤。
韦毅心中一动,状似无意地插话道:“陛下操劳,饮些参汤确是好的。只是臣听闻,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若能有些安神静气的熏香辅助,或能事半功倍。不知陛下平日用何种安神香?”
梁青钰抬眸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些意外他会关心这个,淡淡道:“朕不喜熏香,殿内只用寻常檀香。”
韦毅露出恰到好处的“恍然”与“关切”:“原来如此。只是檀香虽好,安神之效却稍逊。臣……臣以前在宫外时,似乎听说过一种名为‘宁心兰’的香料,气味清幽,安神效果极佳,也不知是真是假。”他故意将一个并不存在的香名说得模糊,目光却悄悄留意着侍立在一旁的影月和在门外候命的几个小太监的反应。
影月面无表情,但门外候命的小太监中,有一人耳朵微微动了一下。韦毅记得,那是王公公的一个干儿子。
梁青钰显然对这类话题兴趣缺缺,随口应道:“朕知道了。”便不再多言。
韦毅的目的已经达到。他这番话,看似是无关痛痒的建议,实则是抛出一个诱饵。如果王公公或其同伙做贼心虚,又想进一步实施阴谋,很可能会利用这个“宁心兰”的由头。
果然,次日午后,韦毅在偏殿“小憩”时,凭借超凡的耳力,听到两个小太监在远处廊下的低语:
“……干爹说了,陛下似乎想换种安神香,叫什么‘宁心兰’……”
“宁心兰?没听说过啊……”
“嘘……干爹自有办法,好像从哪儿弄来了一些类似的,说是效果更好,准备找机会给陛下试试……”
“还是干爹有本事……”
韦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鱼儿上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