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朱高煦、朱高燧在美洲的开拓。他们不仅带回了玉米、土豆等新作物,让大明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还带来了美洲的土着部落 —— 这些土着有的擅长打猎,有的擅长造船,有的擅长农耕,他们融入大明,带来了新的技术与文化,也让更多外国人知道了大明的繁华。
二是亚洲联盟的建立。联盟成立后,大明与朝鲜、日本、安南、暹罗等国的经济人文交流更加频繁。大明帮各国建立了金融、海关体系,教授他们造船、航海技术,还开通了多条跨国航线。各国的商人、学子、使者纷纷来到大明,带来了各自的物产与文化,也带走了大明的技术与理念,形成了 “双向交流” 的局面。
三是大明对航海技术的重视。朝廷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式帆船、改进导航仪器,还在各地开设航海学堂,教授天文、地理、航海知识。如今的大明船队,早已不是当年只能沿海航行的小船队,而是能横跨太平洋、印度洋的 “远洋舰队”,为中外贸易提供了安全保障。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开放不是 “单方面施舍”,而是 “互利共赢”。外国人来大明做生意,能赚到钱;来学习,能学到技术;来生活,能享受安定的环境。而大明也从外国人那里得到了新作物、新技术、新市场,进一步推动了自身的发展。
在松江府的一家茶馆里,几个老人正围着一张报纸讨论。报纸上刊登着最新的消息:“大明与欧洲签订贸易协定,永乐币成为欧洲贸易结算货币之一”“美洲新作物在大明推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万国学堂新增欧洲、非洲学子,人数突破千人”。
“想当年,咱们哪见过这么多外国人啊!” 一个老人感慨道。
另一个老人笑着说:“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开放国门,与各国交好,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茶馆外,一个美洲土着正跟着大明工匠学习打铁,他的脸上满是认真;不远处,几个欧洲学子正跟着大明学者学习汉文,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街道上,一辆辆装满货物的马车飞驰而过,车身上印着 “福记集团”“大明皇家银行” 的字样……
这就是永乐盛世下的大明,一个世界的灯塔。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它又像一条宽阔的河流,将自己的文明与技术流向世界。在这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而这,还只是开始。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亚洲联盟的不断发展,大明的开放之路会越走越宽,世界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从大明出发的船队,能抵达更远的非洲、欧洲,将大明的繁华与文明,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