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士兵们的作战技能和心理素质。同时,要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武器装备和物资支持。”陈振华总结道。
除了军事方面的总结,陈振华还关注到了百姓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他组织了医疗队,为受伤的百姓们进行治疗;同时,发放了救济物资,帮助百姓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我们不仅要保卫好这座城市,还要关心百姓们的生活。只有让百姓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保护,他们才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陈振华对士兵们说道。
在陈振华的带领下,太原城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孩子们重新回到了学校,城市的街道上又响起了欢声笑语。而守城将士们也没有放松警惕,他们时刻准备着,迎接下一场战斗的到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并没有放弃对太原城的进攻。他们不断地调集兵力,准备发动新一轮的攻击。而太原城的守城将士们,也在陈振华的带领下,严阵以待,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城墙上,高射炮部队日夜坚守,炮手们时刻保持着警惕,眼睛紧紧地盯着天空。地面部队也加强了巡逻和警戒,防止日军的偷袭。
129师386旅的战士们正沿着城墙巡逻,刺刀上的寒光与城头上飘扬的红旗相映,在地面投下交错的光影。
城墙根下,投降的晋绥军士兵排成长龙,从东门一直蜿蜒到南街。他们大多衣衫褴褛,有的还裹着渗血的绷带,手里高举的白毛巾在风中微微颤抖。
领头的是三十三军的一个营长,他的军帽歪斜地扣在头上,露出被弹片划伤的额头,每走三步就喊一声:“我们投降!绝不抵抗!”
独立十三团的接收点设在城隍庙前,郭静云站在香案旁,看着昔日的“同僚”们一个个走上前。一个年轻士兵把步枪放在香案上时,手指还在微微发抖,枪托上刻着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已经被磨得模糊。
“姓名,籍贯,军衔。”登记员的声音平稳有力。
小主,
“李狗剩,太谷县人,上等兵。”士兵的声音带着哭腔,“长官,俺是被抓壮丁的,没杀过一个老百姓。”
郭静云拍了拍他的肩膀:“放下枪就是一家人,去那边领两个馒头,伤兵去隔壁帐篷包扎。”
香案旁的柴堆上,步枪越堆越高,像一座沉默的小山。有晋绥军老兵交枪时,会特意卸下枪栓擦拭干净,再恭恭敬敬地放在柴堆上——那是他们扛了十几年的家伙,见证过军阀混战,也沾染过同胞的血,此刻终于能卸下沉重的枷锁。
独立十四团的接收点更热闹些。张子放让人在戏台上架起了大锅,滚沸的小米粥冒着热气,混着红糖的甜香在空气中弥漫。
投降的晋绥军士兵们排着队领粥,有人捧着粗瓷碗蹲在地上,眼泪掉进粥里也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