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张梁两人言辞恳切,语气激昂,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刘虞坐在一旁,面色复杂,欲言又止,他虽敬佩刘昊,但心中仍对汉室存有一丝执念。
就在此时,荀彧起身,脸上带着几分忧虑,沉声道:“武王,诸位将军,禅让之事,非同小可。古有尧舜禅让,传为佳话,但那是因为舜、禹有德有才,能承大任。如今武王虽有大功,但陛下尚在,此举恐有违祖制,不符纲常啊。若开此先例,他日若有不肖子孙,岂不也可效仿禅让,动摇国本?”
荀彧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大殿内的几分热烈,让支持刘昊登基的众文武面色瞬间阴沉了下来。
刘昊看着荀彧,神色平静,并未动怒,只是说道:
“文若所言,不无道理啊。本王也正有此顾虑。”
“哼,文若此言,未免太过迂腐!”
就在这时,郭嘉忽然冷笑一声,起身反驳道:“文若只知祖制纲常,却不知时移世易。昔日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皆是为了社稷安危,传为美谈。如今陛下虽非昏庸,但确实无力掌控大局。若非武王,洛阳早已沦陷,大汉江山早已分崩离析。”
“武王凭一己之力,平定北方,击退群雄,百姓归心,将士用命。这大汉的半壁江山,都是武王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军队是武王的军队,百姓是拥护武王的百姓,若非武王,陛下何以安坐龙椅?”
郭嘉越说越激动,声音也愈发响亮道:“禅让并非篡逆,而是顺应天意人心。武王登基,乃是为了完成未竟之业,平定天下,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至于文若所言的先例之忧,更是杞人忧天。武王之后,必有贤明子孙继承大统,岂能容忍不肖之辈胡作非为?更何况,我等辅佐武王,日后子孙们,也定会辅佐武王的子孙,确保大汉江山永固!”
郭嘉一番话,言辞犀利,逻辑清晰,听得众人连连点头。
张飞猛地一拍大腿,大声道:“郭军师说得对!俺老张不懂什么祖制纲常,只知道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谁能打胜仗,谁就该当这个天子!武王就是这样的人,俺老张支持武王!”
“支持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