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李恪的决断

这一次,若能亲手擒获东突厥可汗,不仅能让他名留青史,更能堵住那些质疑他的流言蜚语。

这对大唐的军部,对李靖本人,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李绩这位老将征战半生,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如今擒获颉利这等头等大功,本就该归两位老将军。

反正,他得了攻破定襄城的首功,无论朝廷怎么封赏,都绕不开他燕王李恪。

就算那些看他不顺眼,想要打压他,害怕他抢了太子风头的人,也没法在 “破定襄” 这份功劳上做文章。

毕竟定襄城是突厥王庭,拿下它便是实打实的奇功,朝廷若敢薄待,不仅会寒了将士的心,更会落人口实。

并且,尚武的大唐百姓也不会答应。

反倒是他若再争擒颉利可汗这个军功,倒显得贪心不足。

不仅会给朝廷的那些大臣留下 “贪得无厌” 的印象。

也会让那些武将心生不满,毕竟他们跑这么老远去漠北,风餐露宿、浴血厮杀,图的就是一份军功、一份荣耀。

他却半路出来,将所有的功劳一网打尽,岂不是断了所有前线将士的军功?

更会让父皇李世民觉得他心思过重,对太子之位存有觊觎之心——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李恪捻着指尖的墨渍,眼神渐渐沉了下来,他很清楚,自己身为藩王,功高震主已是隐患,若再不知收敛,只会招来更多猜忌与打压。

不如退一步,让李靖、李绩两位老将得这份荣耀——既全了同僚情谊,也堵了朝堂非议,何乐而不为?

破定襄已让他成功在军中攒下不俗的声望。

再守好草原边境,默默在突厥灭亡的这段权利真空时间,争取更多实际利益,这难道不比争那点虚名实在得多。

至于太子之位,莫说他现在没有什么想法。

就算有这么一丁点的想法,也不会在二十一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亚洲洲长,正值壮年的李世民面前表露出来。

李恪提起桌上的狼毫笔,指尖轻轻拂过军报上 “碛口设伏未果” 的字样,嘴角露出一抹淡然的笑。

身旁的来福,见李恪从拿到这封信开始,就一直不曾放下。

明明只有几百字的军报,却被李恪看了不下一盏茶的时间,不禁好奇的问道。

“东家,你不是说,唐俊悟和辛獠儿还在等您追击的指令吗?你怎么还不回啊?等下追不上了!”

听到来福关心急促的话,眼底带着几分了然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