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却能在纷乱的战局中,直接叫出每个基层士卒的名字进行精准指挥。

哪个山头该派谁去守,哪支小队最适合突袭。

他都能根据对士卒特性的了解做出最恰当的安排。

更可怕的是,这种被主帅牢记于心的归属感,会让士卒们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想想看,当士兵们知道自己的每一点功劳都被主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何等舍生忘死?

“精准如臂使指,忠诚如影随形...”李靖不禁低声喃喃。

李恪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火候已到。

当下便抬手虚按,示意兵士们起身。

“都站起来吧,不管是燕王卫的弟兄,还是定襄道的弟兄,男儿膝下有黄金,除了君亲师,不必轻易下跪。”

听到李恪的话,场中那些燕王卫的甲士,立马站了起来,动作整齐,先前因争执而散乱的气息,此刻竟多了几分规整。

倒是,定襄道那些犯错的兵士,闻言后,全部转头看向了李靖。

李靖看到后,当下微微颔首,让他们站了起来。

站在最前面的周虎捧着头盔,声音愧疚道。

“殿下,这次事情皆由末将而起!为了争口气,犯糊涂,忘了军纪,让您失望了,还请殿下责罚!”

周虎此刻的眼眶还红着,但腰杆却挺得笔直,看向李恪的眼神里,也满是信服。

李恪听罢,将目光周虎的眼睛。

见周虎的眼中虽有羞愧,却无半分闪躲,更无推诿之意。

李恪心中暗暗点头。

“糊涂是真糊涂,但护着弟兄的血性,也没丢。”

李恪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尖沾了些方才擦头盔时蹭到的泥,却毫不在意。

“弟兄们的义气,得用在刀刃上,用在和敌人拼杀、护百姓的平安上,而不是用在和自己人争凶斗狠上。”

“今日若不是代国公赶来及时,你们真要打出人命,到时候不仅是你们,连燕王卫的名声,都要被砸在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恪的目光扫过他们,又转向一旁的定襄道府兵,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今日之事,燕王卫有错,定襄道的弟兄也未必全无不是。站在我私人的角度上,本王也想轻拿轻放,毕竟都是在刀尖上讨生活的弟兄,谁还没个冲动的时候?”

接着,李恪话锋微微一转,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兵士,语气添了几分郑重。

“可毕竟军法不是儿戏,今日若轻饶了,明日便有人敢再犯。今日所有参与争执者,无论燕王卫还是定襄道,一律都要收到严惩。”

说到这,李恪又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李靖,朗声道。

“刚才,想必不少人也听见了,李总管将这次处罚的权柄,交予了本王。”

李恪声音朗朗,既没越俎代庖的傲慢,也没推诿责任的怯懦。

“但很多定襄道的弟兄,可能吃过本王送过的饺子和粮食,但是本王的责罚,想必还没有领教过。”

李恪的这句话一出,在场的定襄道兵士们神色先是一怔,随即都哄堂大笑起来。

脸上的局促散去,多了几分轻松之意。

站在定襄道兵士前排的伍长王顺,往前迈了一步,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