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醉仙居纨绔聊国事 武英殿议事会双雄

众人忙问是哪些条件。程风顿了顿道:“其一,圣上需有破釜沉舟之决心,割舍与辽地士绅、朝中诸公、江南世家的利益纠葛,在经济上不能再受他们的支配。

其二,要选拔一位既有军事才能又懂权谋制衡之人前往辽东,此人需不畏权贵,敢于打破现有利益格局;

其三,需有足够的钱粮支撑,且要合理分配,不能再让钱粮流入贪腐之口;

其四,要安抚辽东百姓,让他们真心认为自己是大明子民,而非只想着自身利益。

但如今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各方利益盘根错节,圣上也难以独断专行。

这几个条件,一个都难以达成,所以说没办法解决辽地之困啊。”

众人听后,皆沉默不语,心中满是忧虑与无奈,只能举杯,借酒消愁。

就在众人沉默之时,张世译突然道:“虚谷公子所言极是,但事在人为。若圣上能听进忠言,下定决心,召集各方能人志士,共商对策,未必不能打破这僵局。”

程风看着张世泽,叹了口气:“唉!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啦!还想让圣上听进忠言,可当今的朝堂之上哪有还有忠言啊?

有的只是党争而已,朝堂上所有的事情都只为反对而反对,并不分辨事情的对与错,利与弊。

反正只要不是自己的人提出来的问题,就反对,往死里反对,至于对方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对国家有没有利,那不重要,把他的建议搅黄了才重要。

就这样的氛围,圣上就是想听忠言他也听不到啊。

算了,算了,咱们今日是出来吃饭寻开心的,就不说这些扫兴的事了,来,吃饭,吃饭!”

酒足饭饱后,有人提议去寻些乐子。程风正想见识下京城纨绔的娱乐方式,便欣然同意。于是,一行人出了醉仙居,朝着京城热闹处走去。

八月初九,程风往宫里递了消息后就等着崇祯帝的召见。

初十中午,宫中才递出消息,着程风八月十一大朝会后入宫觐见。

十一这天,程风早早便被带到宫门外等候。大朝会结束后,他随着内侍踏入武英殿中。

程风进殿就看见崇祯帝端坐在中堂之上,眼神中透着疲惫与忧虑。

左边站着大名知府卢象升,右边站着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程风并不认识。

程风上前躬身抱拳行礼:“草民程风见过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程卿免礼平身,朕前日得知程卿到了京城,很是高兴,今日召程卿入宫就是想让你认识一下卿推荐的两人,卢象升,孙传庭。”崇祯帝开口道。

卢象升和程风比较熟悉,率先朝程风拱手行礼:“下官卢象升见过巡察使大人。”

程风笑呵呵的回礼,“卢大人,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不用太客气。”

孙传庭也跟随卢象升行礼:“下官孙传庭见过巡察使大人。”

程风看着孙传庭,眼睛里都闪着光,脸都是克制不住的喜悦之情:“孙传庭孙大人,久仰久仰,早就想认识你这位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可惜大人辞官在家,一直没有机会见面,今日见到真人,都有一点克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孙传庭很是好奇,自己原来就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也没什么大的作为。

自己就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程小公子看见自己怎会这么激动?

孙传庭想不明白?又不好直接问,只好一起跟着打哈哈。

崇祯帝见三人都认识了,这才接着说道:“程卿,此前你举荐卢象升与孙传庭为朕组建皇家亲卫,只是有很多细节的东西朕不太明白,现在两位爱卿都在这里,程卿和他们好好说说,如何组建亲卫?”

程风点点头,开始说道:“圣上,组建皇家亲卫,首先要明确亲卫的职责与使命,他们要成为圣上最忠诚、最精锐的力量,保卫宫廷安全,必要时也可参与重大战事。

这支皇家亲卫必须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崇祯帝一边听一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程风有条不紊地阐述着:“在人员选拔上,当然要从良家子里选拔,尤其要注重品行与忠诚,凡是那种品行不端的一个都没有。

训练方面,需请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包括马术、箭术、格斗火器运用等。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圣上的绝对忠诚。

装备上,要配备最精良的武器和护甲,保证他们在战斗中有足够的优势。

另外,亲卫的管理也至关重要,要建立严格的纪律和赏罚制度,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如此,才能打造出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程风说完,恭敬地站在一旁。

崇祯帝满意地笑道:“程卿所言甚是,卢象升、孙传庭,你们二人有什么要问的,当着朕的面,你们只管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卢象升和孙传庭立刻领命。

卢象升问:“巡察使大人,下官想问,这皇家亲卫是只属于皇家,还是属于朝廷?”

程风说道:“皇家亲卫,独立成军,名义上只属于皇家,不受兵部和内阁管辖,和平之时,只听命于皇帝一人。”

只听命于皇帝一人?皇帝是想拥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孙传庭按捺不住问:“和平之时,只听命于皇帝一人,那遇着战事,听命于谁?”

程风笑笑:“如果发生的战争,在京城的周边,皇帝看得到的地方,听命于皇帝。

如果不在京城的周边,是在皇帝看不到的地方,那只听命于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

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接受兵部和内阁的瞎指挥。”

程风这话说的,卢象升和孙传庭还没作出反应,崇祯帝先不乐意了。

当场质问:“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程卿的意思,这皇家亲卫离开了京城这地,朕就指挥不动了,那朕组建这皇家亲卫有何用处?”

程风笑呵呵的解释:“皇上误会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是说离开了京城这支部队就不听皇帝的了。

而是为了让皇家亲卫在战场上能根据瞬息万变的局势做出最恰当的决策,避免因远在京城的指令而贻误战机。

皇上你想想,如果这支皇家亲卫是在辽东战场上作战,两地相隔数千里,消息传递来回少说也要半个月,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别说半个月,半天都耽误不得。

如果要先把战场的情况传达到京城,等陛下得到消息再把指令传回去,那战场早就已经变化了数以万次计,等到陛下的指令到达,战争早就结束了。

圣上组建亲卫,是为了能有一支可随时调用、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在关键时刻保我大明江山稳固的,这样一支部队就不能受到兵部和内阁的约束。

圣上你也清楚大明现在的军队情况,凡是兵部和内阁管理的军队全都是些老弱病残,吃空饷的居多,基本上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如果我们新建的这支队伍还是由内阁和兵部管理,不出一年就会和现在的三大营,五军营一样,上下都会变成吃空饷的乌合之众,白白浪费了银钱。”

崇祯帝听后,脸色缓和了些,微微点头道:“程卿言之有理,朕听明白了。此事就依你所言。”

孙传庭又问:“既然这支皇家亲卫队不受内阁和兵部管辖,那这支军队的军饷从何而来,由皇帝陛下的内帑出来吗?”

程风回道:“军饷自然是从内帑出,但不是从皇宫的内帑出,而是由旧港宣慰司每年上贡的岁币支持。

以前这岁币都是直接交到皇上手里,今后旧港的岁币不再进入皇宫,而是直接支付给你们。如此既不加重百姓负担,又能保证军饷充足。”

“下官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不把那岁币交给户部,再由户部划拨出来?走正规的流程不是更合法一些?为何要这样绕来绕去的?”

孙传庭没当过京官,不明白中间的道道,是觉得绕开内阁和兵部,由皇家直接支付军饷,是乎不太合法?

程风笑笑:“孙大人,你以前没在京城里当过官,你也没直接带过兵,你不了解中间的道道,要不当今先说说,圣上前年划拨给袁崇焕的五百五十万两军饷,实际到账是多少,想来圣上已经是知道了的。”

给袁崇焕的军饷?孙传庭和卢象升眼睛里都带着求知,用好奇的眼光看着崇祯。

一提起这事,崇祯帝脸色就不好看:“朕划拨出去的五百五十万两军饷,还没离开中央官衙,就只剩下三百万两,离开京城的时候,只剩下二百六十万两,到达辽东的时候只剩下二百万两。”

程风笑笑:“两位大人,知道为什么要绕过内阁和兵部了吗?除非你们俩想饿着肚子还带群饥兵,那这岁币就可以进户部,在等着户部把它划拨出来。

只是真要这么走的话,五十万两的军饷能到你们手里十万两,你们都得磕头谢谢他们的大恩了。”

卢象升问:“如果绕过内阁和兵部,那我们的后勤补给怎么办?由哪里来负责?”

程风笑道:“肯定是皇家负责,只是因为皇家不方便出面,所以由我家的商队承担。

你们这支军队的所有后勤任务,包括衣食住行,由我家的商队全权负责,我就是皇家的白手套,你们没有粮食,装备,军饷直接找我就行。

你们组建的这支军队,必须是全战斗人员的新式军队,除了做饭所需要的伙头兵外,不需要任何的后勤部队,也不需要辎重部队。

之后不管你们在哪里打仗,后勤都由我家全权负责,保证不会让你们任何一个人吃不上饭,穿不暖衣。

我这个提议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你们可能不理解,说的简单一点吧,就是责任各有划分。

你们只管打仗,不用为后勤的事操心,打不好仗是你们的事,责任是你们的。

我家负责后勤,吃不饱饭是我家的责任,由我家来承担后果。”

小主,

崇祯帝沉思片刻,觉得可行,点头认可。

卢象升接着问:“巡察使大人,这支亲卫队需要多少人?那亲卫驻地设在哪里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