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家的扶贫政策已经推行了两年有余,但后山村的发展却依然停滞不前,与脱贫标准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后山村乃至整个北部地区的民众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异常出色,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无论身处多么偏远的乡村,只要孩子们有读书的意愿,他们的家庭都会竭尽全力支持他们接受教育。
这些家长深知乡村小学的教学水平相对有限,因此,许多有条件的家庭都会将孩子送到县城或镇上的小学就读。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孩子的生活得到妥善照顾,他们还会特意安排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租房陪伴孩子。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在北部地区,有许多人通过努力读书成功地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不过,这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经历,大部分孩子由于思维认知和教育水平的限制,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柳江河突然想起自己的工作人员马常斌正是来自栗坪乡后山村。
于是,他转过头,向马常斌询问道,“常斌,我记得你家就是后山村的吧?从小就在这里长大”
“你对这里的基本情况肯定比我熟悉得多,你说说后山村要实现脱贫,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马常斌显然没有预料到柳江河会突然这么问,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张。
其实,经过这段时间与柳江河的相处,马常斌已经逐渐摸透了柳江河的工作风格。
每当遇到问题时,柳江河即使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也还是会先询问一下他的意见。
马常斌心里很清楚,柳江河这样做并不是为难他,而是在有意培养他,希望他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正因如此,马常斌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把柳江河的工作行程等安排得井井有条之外,还会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各种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他深知,虽然自己比柳江河还要大几个月,但柳江河如今已经是正县级领导干部,而他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