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江南。监察司密探汇报,核查组工作已近尾声,叶氏工坊经济数据无可指摘。
但是,他们暗中查访发现,那些散布谣言的源头,似乎指向了几个与苏州织造衙门关系密切的落魄文人,而更深层的线索…隐约与漕帮某些残余势力以及…沿海私港有关。
另一封,则来自皇帝。只有朱笔御批的两个字:
“准奏。彻查。”
叶明看着那力透纸背的两个字,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皇帝已经授权他,可以动用一切必要手段,挖出那条通往北狄的走私链条,无论它隐藏得多深,牵连得多广。
他走到窗前,夜空无月,只有寒风呼啸。
北疆的烽火,江南的暗流,朝堂的博弈,技术的微光…所有线索,正缓缓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成为收网的那个人。
皇帝的“准奏”二字,如同尚方宝剑,赋予了叶明极大的权限,也意味着风暴正式升级。
然而,叶明深知,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急躁莽撞。
对手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一旦打草惊蛇,反而可能让对方断尾求生,甚至狗急跳墙。
他并没有立刻大张旗鼓地行动,而是通过监察司的密道,发出了几条极其隐秘的指令。
第一,严密监控所有与崔家及其关联密切的铁坊、矿场、商队,尤其是近期有异常货物进出或人员调动的,记录下一切细节,但暂不抓捕审讯。
第二,动用安插在漕帮残余势力中的暗线,顺着江南密报中提到的“沿海私港”线索,悄悄摸排,查找任何可能与“福海号”或精铁走私相关的蛛丝马迹。
第三,通知北疆大哥叶秋,加强边境巡查,特别是针对小股精锐狄骑的渗透,尝试捕捉俘虏,审讯其装备来源。
同时,将刚刚由叶瑾和宋应文改进的、装有简易指南针的木盒,连同使用说明,以最快速度送往北疆,希望能对边防侦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