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闻言,手中的毛笔猛地一顿,墨汁滴落在宣纸上,晕染开来。他脸色一沉:“哦?诸葛亮真有如此能耐,让文和你如此紧张?”
贾诩道:“主公,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岗,才华横溢,精通兵法谋略,与庞德公、司马徽等名士交往甚密。刘备三顾茅庐,司马徽又从中劝说,诸葛亮已下定决心辅佐刘备。此人若为刘备所用,日后必成我军心腹大患!”
郭嘉笑道:“文和未免太过小题大做了吧?刘备势单力薄,寄人篱下,即便得了一个诸葛亮,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贾诩摇头:“奉孝此言差矣。诸葛亮并非寻常谋士,属下的暗探在卧龙岗亲耳听闻他对天下局势的分析,其见识之深远,谋略之精妙,绝非一般人所能企及。而且刘备素有仁德之名,招揽了关羽、张飞等猛将,如今再得诸葛亮辅佐,日后必能崛起。主公若不早做打算,恐怕会养虎为患。”
荀彧也点头附和:“文和所言极是。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有皇室之名,号召力极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若二人联手,必成我军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主公当尽快出兵,趁刘备羽翼未丰,将其剿灭,以免后患。”
曹操沉吟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好!既然诸葛亮已决意辅佐刘备,那便不能留他。文和,你立刻派人前往新野,设法除掉诸葛亮。同时,传令下去,整顿兵马,准备攻打新野,一举剿灭刘备!”
贾诩躬身领命:“属下遵命。只是刘备麾下有关羽、张飞等猛将,新野虽小,却易守难攻,而且刘表恐怕也不会坐视不管。主公出兵之事,还需谨慎行事。”
曹操笑道:“刘表年老体弱,胸无大志,不足为惧。至于关羽、张飞,虽勇冠三军,但我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何惧之有?传令夏侯惇,率五万大军,攻打新野,务必将刘备、诸葛亮一网打尽!”
消息传出,襄阳城内顿时一片忙碌。士兵们忙着整顿军备,粮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军营。夏侯惇更是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他自恃勇猛,根本不把刘备放在眼里,更没将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放在心上。
而此时的新野,刘备正与诸葛亮商议军国大事。草庐之中,诸葛亮手持羽扇,侃侃而谈:“主公,曹操得知我出山辅佐,必定会派兵前来攻打新野。夏侯惇勇而无谋,我已有退敌之策。”
刘备大喜:“先生有何妙计?”
诸葛亮笑道:“夏侯惇大军远道而来,必然疲惫。我军可诱敌深入,利用新野附近的地形,设下埋伏。关羽、张飞二位将军勇冠三军,可各率一军,埋伏在博望坡两侧。待夏侯惇大军进入埋伏圈,便放火焚烧其粮草,再前后夹击,必能大破曹军。”
刘备闻言,连连点头:“先生妙计!就依先生所言,即刻传令下去,让云长、翼德依计行事。”
关羽、张飞虽然对诸葛亮初出茅庐便执掌兵权有些不满,但见刘备对其如此信任,也只能领命而去。
数日后,夏侯惇率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新野进发。沿途之上,曹军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夏侯惇坐在战马上,望着前方的道路,心中冷笑:刘备、诸葛亮,不过是跳梁小丑,今日便让你们死于我的刀下!
来到博望坡附近,夏侯惇见前面有一队刘备的兵马,人数不多,而且军容不整。为首的将领正是赵云。夏侯惇大笑:“刘备果然势弱,如此兵马,也敢来迎战?” 说罢,下令大军全速前进,追击赵云。
赵云按照诸葛亮的吩咐,且战且退,将夏侯惇的大军引入了博望坡的埋伏圈。此时,天色已晚,刮起了大风。夏侯惇正欲下令攻城,突然听到一声炮响,两侧山上燃起了熊熊大火。曹军的粮草被引燃,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不好,中计了!” 夏侯惇大惊失色,连忙下令撤军。但此时,关羽、张飞率领大军从两侧杀出,曹军大乱,士兵们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赵云也率军杀了回来,与关羽、张飞合力夹击。夏侯惇奋力厮杀,才得以突围,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窜。此一战,曹军损失惨重,五万大军死伤过半,粮草尽失。
消息传回襄阳,曹操勃然大怒:“诸葛亮匹夫,竟敢如此欺我!夏侯惇无能,损兵折将,实在可恨!”
贾诩上前劝道:“主公息怒。诸葛亮初出茅庐,便有如此谋略,可见其确实不凡。如今夏侯惇兵败,刘备士气大振,我军不宜再贸然进攻新野。不如暂缓出兵,另寻良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操冷静下来,点了点头:“文和所言极是。诸葛亮此人,果然是心腹大患。看来,我必须亲自率军出征,方能剿灭刘备、诸葛亮!”
此时,江东的孙权也得知了博望坡之战的消息。柴桑城内,孙权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曹操势大,刘备新胜,如今天下局势愈发复杂。” 孙权望着众人,沉声道,“诸位以为,我江东当如何自处?”
周瑜道:“主公,曹操一心想要一统天下,若刘备被灭, next 便会攻打江东。如今刘备虽弱,但诸葛亮有奇才,可与曹操抗衡。我江东当与刘备结盟,共同抵御曹操,方为上策。”
鲁肃也附和道:“公瑾所言极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得民心。刘备乃皇室之后,有仁德之名,与我江东结盟,既能抵御曹操,又能壮大自身势力。”
孙权沉吟片刻,点头道:“好!便依公瑾和子敬之言,派使者前往新野,与刘备商议结盟之事。”
新野城内,刘备得知孙权派使者前来结盟,心中大喜,连忙与诸葛亮商议。
“孙权主动结盟,此乃天赐良机。” 诸葛亮笑道,“曹操势大,我军与江东结盟,方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抵御曹操。主公当应允结盟,与江东联手,共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