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话音刚落,帐内顿时安静下来。江东众臣目光齐刷刷投向诸葛亮,连一直沉默的鲁肃都往前倾了倾身子。此时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得众人脸上明暗不定,长江的湿气透过窗棂渗入,带着几分逼人的寒意,恰如当前紧绷的局势。
诸葛亮指尖轻叩案几,从容起身。他身着素色纶巾,目光扫过帐内诸人,最终落在周瑜身上,朗声道:“公瑾将军问得好。具体破曹之策,需分三步走 —— 先乱其军心,再断其粮道,最后用火攻一举破敌。”
“先生且细细道来。” 鲁肃连忙接口,生怕这关键的谋划被打断。
“第一步乱军心,” 诸葛亮顿了顿,语气笃定,“曹操大军远来,本就疲惫不堪,又逢水土不服,军中已然开始出现疫病苗头。某听闻,近日曹军士兵腹泻、恶寒者日渐增多,只是曹操严令封锁消息,不许外传。我们可暗中散布流言,说曹军染上的是江东特有疫病,无药可治,死者已逾万。荆州降兵本就心怀异心,听闻此言,必然军心大乱,不敢死战。”
张昭皱眉反驳:“先生此计虽妙,但若被曹操察觉,反倒是打草惊蛇。况且江东疫病之说,如何能让降兵深信不疑?”
“子布先生多虑了。” 诸葛亮笑答,“某已让新野随从联络江东民间医者,明日便让他们带着草药,在曹军营地附近的村落义诊,故意向来往百姓提及‘军中疫病横行,恐蔓延民间’。百姓口耳相传,消息自然会传到荆州降兵耳中。至于曹操察觉,即便他知晓是流言,也难以安抚人心 —— 疫病之事,最是容易引发恐慌,一旦疑窦丛生,便如附骨之疽,难以根除。”
周瑜颔首,心中暗赞诸葛亮考虑周全,又追问:“那第二步断粮道,先生有何良策?曹操大军数十万,粮草消耗巨大,其粮道必然漫长,防守难免有疏漏之处。”
“公瑾将军所言极是。” 诸葛亮走到帐中悬挂的地图前,抬手指向江夏与江陵之间的水道,“曹操粮草多由北方经江陵转运,再沿汉水、长江送往赤壁前线。这段水路曲折,尤其是在巴丘一带,江面狭窄,两岸多山,最是适合设伏。某建议,由江东水师派出精锐快船,伪装成商船或荆州水师船只,趁夜突袭粮船。同时,某可修书一封,联络江夏城内的刘表旧部,让他们在城内制造混乱,牵制曹军兵力,使他们难以分兵保护粮道。”
“刘表旧部如今已然归降曹操,如何肯听先生调遣?” 座中一人高声发问,正是江东老将黄盖。
诸葛亮看向黄盖,语气诚恳:“黄老将军有所不知,刘表之子刘琦如今仍在江夏,麾下尚有万余兵马,且深得刘表旧部之心。某与刘琦素有交往,只需修书一封,说明利害 —— 曹操若胜,刘琦必无容身之地,刘表旧部也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唯有助我联军破曹,他们才能保全宗族,重振荆州。刘琦聪慧之人,必然知晓其中轻重,定会配合行事。”
黄盖捋了捋胡须,不再多言,显然是认可了这个说法。
帐内众人议论纷纷,多数人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转而露出思索之色。张昭却依旧面露忧色,又道:“即便乱了军心、断了粮道,曹操大军仍有数十万之众,硬拼起来,我军依旧吃亏。先生所说的火攻,究竟如何实施?长江之上,风势难测,且曹军战船众多,如何能确保火势蔓延,将其一举焚毁?”
这一问,正是众人心中最大的顾虑。火攻虽烈,但在江面上实施,变数太多,一旦失利,联军便再无还手之力。
诸葛亮神色凝重起来,沉声道:“火攻之关键,在于‘借风’与‘诈降’。” 他指向地图上的赤壁江面,“此处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曹军战船若要布阵,必然密集相连,如此才能抵御江东水师的冲击。某夜观天象,不出三日,必有东南风起 —— 届时风向正好利于我军发起火攻。至于如何让火船靠近曹军水寨,便需一位胆识过人的将军,向曹操诈降,将满载引火之物的战船驶入曹军大营。”
周瑜听到 “东南风” 三字,眼中精光一闪。他久居江东,熟知长江一带的气候,也隐约察觉到近日气压变化,或许真有东南风将至。而诈降之计,正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只是他未曾料到,诸葛亮竟也早已想到这一层。
“先生所言诈降,谈何容易?” 张昭追问,“曹操生性多疑,寻常诈降必然难以取信于他。”
“寻常诈降自然不行,但若是江东老将诈降,情况便不同了。” 诸葛亮目光扫过黄盖,“黄老将军在江东威望甚高,若将军愿假装与孙权、周瑜不和,因不满联军抗曹之举而率军归降曹操,曹操必然深信不疑。一来,将军德高望重,并非轻易背主之人,此举更显‘情非得已’;二来,曹操素来敬重老将,若能招降黄将军,不仅能削弱江东实力,还能动摇联军军心,他必定会欣然接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盖闻言,猛地站起身,朗声道:“先生此言甚是!为破曹操,保我江东,老夫愿往!纵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他声如洪钟,帐内众人无不动容。
周瑜见状,心中更是敬佩诸葛亮的识人善用,也起身道:“黄老将军忠勇可嘉!若将军诈降,瑜便暗中调配快船,装满引火之物,待东南风起,便随将军一同出发,直捣曹军水寨!”
诸葛亮点头道:“公瑾将军与黄老将军同心协力,大事必成。此外,还需做好一事 —— 让工匠连夜赶制稻草人,绑于战船之上,伪装成士兵。曹军远观之下,难辨真伪,待火船靠近,他们再想阻拦,已然不及。同时,联军主力需在南岸列阵,待火势燃起,曹军大乱之际,水陆并进,发起总攻,定能将曹操大军一举击溃。”
帐内众人此刻已然全然信服,先前的疑虑一扫而空。张昭看着诸葛亮从容不迫、运筹帷幄的模样,心中也不由得暗自叹服,起身道:“先生真乃奇才!有先生此等良策,我江东与新野联军,必能大破曹操!”
诸葛亮拱手道:“子布先生过誉了。破曹非一人之功,需仰仗孙将军英明决策,公瑾将军调度有方,诸位将军奋勇杀敌,以及江东百姓鼎力支持。某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献些微末之策罢了。”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脚步声,孙权的亲随走进来禀报:“启禀诸位大人,孙将军驾到!”
众人连忙起身相迎,孙权身着戎装,大步走入帐中,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先生、将军,方才帐外议论之声甚响,想必是孔明先生已然献上破曹良策了?”
鲁肃连忙上前,将诸葛亮的三步走策略一一禀报,从乱军心、断粮道,到借风诈降、火攻破敌,详细叙述了一遍。
孙权越听越是振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看向诸葛亮的目光中满是敬佩:“孔明先生真乃天降奇才!有先生相助,孤心中再无疑虑!明日,孤便昭告天下,与新野结盟,共抗曹操!诸将听令,即刻按照孔明先生与公瑾将军商议的计策,分头行事,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