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走无数弯路错路的龙国商飞,本就已经够让人不爽了。
偏偏还同时抄了他们两家的作业,并进行了优化升级。
这样一来。
他们两家不仅都不太好告状,说龙国商飞侵犯了他们的专利。
还导致他们现在热销的B737和A320,必须得抓紧时间优化升级。
否则就会在燃油经济性、飞行噪音、机身寿命、智能化水平等各方面大幅落后。
米国人正忙着研制新一代的洲际宽体客机,以便应对空客的A380巨无霸。
这时候在中型客机市场领域,持续热销多年的B737,有可能保不住霸主地位。
波音的人当然看龙国的国产大飞机各种不爽。
会谈的时候,就差明说他们即便不起诉龙国商飞侵犯了专利,也一定会让国产中型客机拿不到米国的适航认证。
而一旦米国这边都不给适航认证,殴州那边也肯定不会给。
两家的适航认证都拿不到,那龙国的国产大飞机,自然就不可能打入国际市场。
之所以如此笃定,那是因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连像样的航空工业都没有,更别说适航认证体系了。
他们觉得米国和殴州拥有全球顶尖的航空工业,在航空器的认证管理上也十分专业严格,便认可两家的适航认证。
任何一款飞机,只要能通过米国或殴州,任何一家的适航认证,其他国家就认为是安全可靠,是可以购买使用的。
如果龙国的国产大飞机,只是通过了龙国国内的适航认证,那么其他国家必然会怀疑,这款飞机到底是否安全可靠。
当然。
米国人也知道,不让龙国人研制国产大飞机并不现实。
越是打压限制,龙国人反而会越发自立自强,勒紧裤腰带也要造出来。
米国和殴州不给适航认证,龙国的民航部门完成了适航认证后,国内的航空公司也必然会买。
随着龙国的迅猛发展,民航业规模持续扩大,龙国商飞就算只靠国内市场,也照样可以活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霸道强势又恬不知耻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合作方案。
波音让龙国商飞,参与他们代号7E7的大型宽体飞机项目,并承诺研制成功后,分配不少于20%的生产任务给龙国商飞。
而龙国商飞则放弃国产大飞机的独立自主研制,让波音参与研发,改为B737机型新一代产品,代号都想好了就叫737Max。
反正他们迟早也是要对737这款经典畅销的中型客机进行升级,而升级内容主要是换更高效省油的发动机、更轻的材料、更好的航电……
正好,龙国的中型客机,不仅看着像737,而且各方面的性能,都符合他们心目中,737升级过后的样子。
索性他们就不自己升级了,把名字一改,再参与一下后期的研发测试与适航认证,新一代737就算横空出世。
如此一来。
他们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财力,都用来研制7E7梦幻飞机,以便打败空客的A380。
也不怕急匆匆的升级改造737,结果忙中出错,飞机没升级好,反而酿出不少事故。
他们觉得这样的合作,对龙国商飞来说也有好处。
在波音的帮助下,不仅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中型客机的研发测试与适航认证,还能积攒大型客机的研发经验、承揽一部分生产任务。
最关键的是,看似国产大飞机没有了,但改名后的737Max,大部分订单都会交给龙国商飞生产交付,并不影响龙国商飞赚钱。
而且新一代的737Max,大部分研制任务和材料设备,都是龙国人自己完成和生产的,说它是国产大飞机也完全说得过去,并不丢脸。
这样的合作方案,自然有不小的诱惑力。
因为乍一看,好像真的是双赢,波音可以专注研制宽体客机,而龙国商飞可以更快搞出中型客机。
唯一受伤的,还是竞争对手空客。
他们采用四台发动机,号称空中巨无霸的A380会遇到波音的7E7梦幻飞机。
而他们持续热销的中型客机A320,又会遭遇波音和龙国商飞联合研制的737Max。
但米国人真的会如此好心吗?
作为穿越者的赵瑞龙,显然太清楚他们的套路。
合作方案一定是无可挑剔的,怎么看都像是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但问题在于……
再好的合作方案,得不到高效执行,又有什么用?
如果答应了,波音绝对不会让龙国商飞参与大型客机的核心研制任务,只会分派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部件小系统。
而龙国商飞原本自主研发,进展非常顺利的国产中型客机,让波音改名为737Max后,也别想很快完成研发测试和试航认证。
米国人一定会能拖就拖,能推就推,把原本明年就能首飞,2007年之前就能投入运营的国产中型客机,搞得十年内都别想完成。
到那个时候,龙国商飞迟迟无法将所谓的737Max型客机投入生产,波音反而会把国产中型客机的优秀设计抄走,在他们本土完成737机型的升级。
这种打着合作的名义,把项目拖黄拖死的套路,赵瑞龙见多了。
不过鉴于两国如今越发密切的关系,龙国还需要加大对米国的外贸出口,才能尽快富强起来。
所以赵瑞龙在会谈时,并没有直接拒绝波音提出的合作方案,反而打算来个将计就计。
龙国商飞内部,不是有一些老顽固很崇洋吗?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