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你走后,光开始自己走路

艾琳娜的最后一缕频率嵌入火星风声,化作两个音节“早安”,随沙尘暴余波扩散至整个北半球。

这“早安”带着火星的干燥,带着艾琳娜的温柔,带着一丝丝对未来的期许。

七日后,殖民地气象站记录到异常现象——每当晨曦初现,极地冰盖边缘的静电粒子会自发排列成环形光晕,持续时间恰好十七分钟,与她最后投下的光斑完全一致。

这光晕,就像艾琳娜留下的一个温柔的吻。

孩子们不再称其为“姐姐的光环”,而是命名为“风的语言”。

这名字充满了诗意,也充满了对艾琳娜的怀念。

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老录音时发现,风声中隐约夹杂着轻柔的唇齿音,像一句未说完的问候。

这问候,穿越了时空,带着无尽的温柔。

当夜,所有孩子自发打开窗,在风里举起手电打出节奏:“我们听见了。”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艾琳娜的问候。

艾琳娜残存的感知并未回应,但她曾调动的磁场微颤了一下,仿佛一次无声的点头。

这点头,是对孩子们的鼓励,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林晚察觉自家院中泥土近日泛起细微荧光,追踪发现是紫藤化作光尘后渗入地层的有机晶体正在重组。

这些晶体对特定频率的震动极为敏感——正是女儿生前最爱的童谣旋律。

这是爱的力量,让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她取出老旧播放器,在月下轻放《小星星变奏曲》。

音乐响起,仿佛女儿就在身边。

刹那间,地面浮现出由光点勾勒的虚影路径,蜿蜒通向邻居家后院。

她循迹而行,见那曾与她共候虚门的小女孩正抱着枕头坐在草地上,哼唱同一首歌。

林晚没有打扰,只是将播放器留在石阶上。

她知道,女儿就在那里,陪伴着小女孩。

次日清晨,整条街区的孩子都带着乐器来到草坪,自发组成一支无指挥的晨奏团。

音乐响起,充满了童真和美好。

林晚站在阳台望着,忽然明白:有些记忆不是被保存,而是被重新活过。

爱,不是占有,而是传承。

繁星感知到月表“地球之眼”的晶纹开始缓慢旋转,方向与新生儿啼哭引发的地核传导波一致。

她意识到,这不再是被动接收信号,而是星球级的主动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