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防线比物理的防线崩溃得更快。
那些已经准备好赴死的士兵们,突然被给予了生的希望,反而不知所措。
一股莫名的恐慌像瘟疫般在阵地上蔓延。
“收拾东西!快!”不知谁喊了一声。
士兵们顿时乱作一团,有人疯狂地往包里塞东西,有人则站在原地茫然四顾。
几个士兵为了一双还算完好的靴子扭打起来,这是三天来阵地上第一次发生内斗。
“保持秩序!一排先撤,二排掩护!”有军官试图维持纪律,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突如其来的混乱中。
与此同时,同样的场景在淞沪前线的各个角落上演。
在闸北火车站,88师的一个营已经陷入全面混乱。
士兵们争抢着有限的逃生通道,许多人丢掉了武器,只为了跑得更快些。
一个中尉站在月台上鸣枪示警,却无人理会。
“不要挤!保持队形!”军官声嘶力竭地呼喊,但他的声音被恐慌的浪潮吞没。
一群士兵跳下月台,沿着铁轨向西狂奔,甚至踩踏了倒在地上的伤员。
“我的腿!帮帮我!”一个年轻士兵拖着受伤的右腿,试图抓住同伴的衣角,却被无情地甩开。
在杨树浦前线,情况更加惨烈。
日军似乎察觉到了中国军队的动摇,加紧了炮击,一颗炮弹落在人群中,顿时血肉横飞。
“妈妈呀!”一个不过十七八岁的小兵看着溅在自己脸上的鲜血,突然精神崩溃,丢下枪向后方狂奔,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溃逃。
然而,在这全面崩溃的景象中,仍有点点英雄主义的光芒闪烁。
在虹口区,524团1营营长杨瑞符拒绝立即撤退。
他站在一个破旧的肥皂箱上,声音压过了炮火:“弟兄们!我们不能全都像兔子一样逃跑!必须有人断后!愿意留下的,向前一步!”
令人惊讶的是,约有一百多名士兵站了出来。
他们迅速组织起防线,为其他人的撤退争取时间。这些士兵面容平静,似乎已经接受了命运。
他们默默地将手榴弹集中起来,分配到最后弹药,在废墟中寻找最佳射击位置。
与此同时,在苏州河边,工兵部队正在搭建临时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