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门附近街道,经历过淞沪血战的第88师官兵,在南京,再次与日军展开逐屋血腥争夺。
夜幕降临时,枪炮声逐渐稀疏,但城墙上的火光仍在燃烧。守军利用战斗间隙抢修工事,运送弹药。
医务兵打着灯笼在阵地上寻找幸存者,但往往只能带回冰冷的遗体。
卫戍司令部内的气氛同样凝重。
卫戍司令接到侍从室传达来的电报:“望将士们再接再厉,坚守待援。”
但参谋人员心知肚明,外援希望渺茫。
周澜参谋长建议:“应考虑撤退方案,保全有生力量。”
在日军阵地,抵达前线亲自指挥的松井石根同样在调整部署。
首日攻城受挫让他震惊,他没想到华夏军队抵抗如此顽强。
。。。。。。。。。。。
3日,最为惨烈的战斗开始了。。。。
日军发起“雷霆作战”,同时强攻紫金山,杨坊山,光华门,雨花台,水西门,上新河,赛公桥。
光华门。
大地在颤抖前,先发出了呻吟。
日军三十五联队的工兵像鼹鼠一样,在南京城墙根下掘进了整整两夜。
泥土被钢钎和炸药一点点啃开,最后两吨烈性炸药被塞进了幽深的坑道。
联队长片野大佐站在观测点,望远镜里,那道巍峨了数百年的光华门城墙,在晨曦中如同巨兽的脊梁。
“引爆。”
没有预想中的震耳欲聋,先是脚下传来一阵沉闷的咆哮,仿佛地心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紧接着,城墙的根基像饱胀的布袋般向上拱起,巨大的青砖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揉碎,抛向天空。
砖石如暴雨般砸落,裹挟着硝烟和泥土,笼罩了方圆数百米。
当烟尘稍稍散去,一段宽达十米的缺口,赫然出现在守军眼前。碎砖断瓦堆成斜坡,直通城内。
“板载!”
日军步兵的浪潮,向着缺口涌去。
然而,缺口后方,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溃散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