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让陈登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投降季汉的中原世家中,不少人可都在士颂的必杀名单上。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上了士颂的必杀名单,他们当时才一窝蜂地投降刘备。
如今,天下局势基本已定。士颂可以对付他们的办法多了去了,但似乎士颂也看到了想要一刀切,摆脱他们这些旧日世家,还是有些难度。
所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些时间,慢慢开发民智,普及教育。
但不论西楚如何对待自己,给了自己投降的机会,那自己一定要抓住。
只是陈群尚在犹豫,陈登却快步出列。
“陛下,简公忠义可嘉,然则形势比人强。诸葛亮、司马懿皆非楚军对手,何况我等?”
“如今局势,在我看来,为了使徐州百姓免遭战火。为天下黎民计,不如如降了吧。”
这话一出,殿中顿时分为两派。有的主张死战到底,有的则认为应该投降保命。
争论声中,刘禅注意到阚泽一直闭目不语。
“德润先生,意下如何?”
阚泽缓缓睁开眼睛,目光中满是沧桑。他本是东吴重臣,东吴灭亡后归顺季汉,如今又要面临同样的抉择。
阚泽先是长叹一声,而后,声音低沉地说道:“老臣已经历过一次亡国之痛,不愿再见第二次。”
“然天意难违,人力有时而穷。是战是降,全在陛下一念之间。”
这话说得模棱两可,却更显得局势的无奈。
刘禅闭上眼睛,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
“若能辅则辅之,若不能,君可自取。”父亲临终前对相父说的话,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相父没有自立,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今相父被擒,他刘禅又该如何抉择?
殿外的风声越来越大,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王朝末路的悲凉。
“陛下!”
简雍叩首在地,额头已经见血。这位刘备发小老臣,就好像卢绾之于刘邦。那是发自内心的支持和站在季汉这边的。
“老臣恳请陛下三思啊!先帝在天之灵,正看着陛下啊!”
陈群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他连忙说道:“陛下,存亡之际,当以社稷为重。”
“若是顽抗到底,不但陛下性命难保,徐州百姓也要遭殃啊!”
刘禅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他想起相父曾经说过:“若事不可为,当以保全生灵为要。”
如今,是不是就是相父所说的“事不可为”之时?
“朕,朕。”
刘禅哽咽着,但投降的话,骨鲠在喉,就是说不来。
蒋干见状,趁机又道:“陛下,我主有言。”
“若是陛下归顺,可先去长安,和令姐见面。而后以楚国国舅的身份,迁居川中。”
“他将在成都,修建一座‘乐蜀宫’,以供陛下居住。”
刘禅一愣。
“姐姐?”
“对啊,我姐姐是士颂之妃,若是日后她生下的孩子继承君位,这天下,不依旧还是刘家的血脉吗?”
想通了这点,刘禅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缓缓站起身,擦去脸上的泪水,声音虽然依旧颤抖,却带着一种释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传朕旨意,季汉,降了。”
“陛下!”简雍痛哭失声,猛地站起身。“老臣无颜见先帝于九泉!”
说罢,这位老臣突然冲向殿柱,一头撞了上去。
鲜血飞溅,简雍的身体软软倒地,眼中还带着不甘的泪水。
刘禅惊呼一声,却已来不及相救。
殿中一片寂静,只有风声呜咽,仿佛在为这个即将灭亡的王朝奏响挽歌。
很快,刘禅被蒋干说服,季汉归顺西楚的消息,传遍了天下。
而随着陆逊的军团,进入了下邳,便护卫着刘禅和蒋干等人,一起到了邺城前线。
邓艾本来还在和楚军对峙,收到消息后,也只能苦笑。
而后,带着他手上的几万人马困住田豫和那点曹魏残兵,带着他们一起向士颂缴械投降。
后续的事情,也就简单了。
完成了对季汉军队的改编后,将一些关键和要害人员剔除后,西楚大军四面包围了邺城。
最后,把司马懿父子人头送进去,打击了曹魏守军战意后,四面围攻。
不过三天,便攻入邺城。
曹操后院女眷,也是怕被士颂加害,纷纷自杀。
诸曹与夏侯的宗亲子弟,大多战死。
至于后续残留的藏匿的,躲避的,自然交给暗组去慢慢查。
等城内动乱安定后,士颂默默走进了曹魏皇宫,去看了看,那所谓的铜雀台。
“东风不语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他心中默默嘟囔一句后,盘算起来。
他在公元187年回到年仅十岁的士颂身上,到现在公元215年,在先知先觉的前提下,花费了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终于将大汉十三州,重归一统。
后面,国内的世家治理,教育兴国,北面的鲜卑族汉化,东北扩张建立辽东都护府。其实还有很多事。
但他累了,他准备带着诸葛亮一起回襄阳,回卧龙岗去休息一段时间。
“这天下,就这样了吧。”
当天夜里,士颂睡在了铜雀台中。
这里,他做了一个梦,若是当时他在击杀曹操后,不顾一切称帝,便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结局一结束,还有一个结局二的小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