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唯明渊无私尔

各亭中的说书先生哪还有时间说书,小二也没空烧茶水,收钱给书,忙得一塌糊涂。

这就使得来喝免费茶水,听免费故事的百姓极其不满,也便加入起哄的行列,你挤我也挤。

由此引发的效应极其恐怖,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抢灵丹妙药呢。

好在这一期杂志,采用的是活字印刷, 印出来的杂志数量翻了十倍。

此时燕安每个长见识亭中的杂志都在千本以上,就是这般也仍有许多人没能抢到。

有那心思灵活的书店老板,见此情形,直奔鹤留湾格物书院,径直找书院谈合作去了。

燕安是座大城,各地与他国的商贾云集,见得这周刊卖得如此好,也争想买来一观。

这上面不仅有最新的朝廷政令预测分析,还有各种行商信息,与小技巧。

商贾们本就精通此道,见得上面写的行商之道,竟然直击要害,这就不得了。

这哪是什么杂志,这是行商秘籍啊。

他们却是不知道,这是格物书院的特邀神秘嘉宾,燕安富人们恨之入骨的商业奇才,沈有三写的商业专栏。

怎么可能没点水平。

大批商贾将这杂志奉为奇书,争相购入。

这些杂志也随着行商的商贾,去到天下各地,甚至他国之疆。

后被誉为大周神刊,是行商之人必看的书之一,这是后话了。

千人千种看法,商贾注重朝廷政令与行商之道,在文人学子眼里,这杂志就是专刊名人大儒诗作的。

而且还有诗作创作时的心里路程,写诗技巧,分析得无不透彻。

若是照着上面的技巧来写,不说写出什么传世之作,至少在青楼、在文会上装个逼够用了。

而普百姓们,更在意的是关于民生方面的。

比如杂志上说,济洲的一些道路难行,朝廷下拨银钱,修成水泥路,方便大伙出行。

在不远的将来,大周所有主要官道,都会铺上水泥路,朝廷全力为民所想等等之言。

杂志上又言,淮州大灾百姓死伤无数,朝廷全力救灾之下,都做了那些具体事宜,如何如何的。

经济洲来的客商证实,济洲有些路段的确在修水泥路。

而淮州来的客商,不但证实杂志上说的是真的。

还言周刊杂志说的太保守,朝廷在淮州赈灾所干的事,远远比杂志上提到的更多,更细致。

这就不得不让人信服了。

一本杂志是十六页,看得快的人很快就看完了,但今日却发现杂志多了一页,有十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