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朱五六:诸葛亮是懂人情世故的

“好!咋不好!”

王老实放下筷子。

“以前当官的,见了咱就像见了肥羊。如今不一样了,上次里正克扣了咱的赈灾粮,考绩司的官爷来了,不仅把粮追回来,还把他撸了!现在的官,见了咱都客客气气的,生怕咱去考绩司告状!”

妇人在一旁搭话。

“可不是嘛,连咱村的李寡妇,都敢去县衙告那调戏她的劣绅了。县太爷亲自判的案,还赏了李寡妇两匹布,说是‘维护妇道有功’。”

朱五六听得心头暖热,正想说些什么,院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一个穿着浅绿色布裙的姑娘端着个陶碗进来,辫子上还别着朵小雏菊。

“爹,娘,我给张奶奶送完药回来了。”

姑娘约莫十六七岁,眉眼弯弯,皮肤是健康的麦色,笑起来时,眼角有颗小小的痣。见了朱五六,她愣了一下,连忙低下头,把陶碗放在灶台上。

“家里来客人了?”

“这是咱闺女,叫阿秀。”

王老实笑着介绍。

“刚从镇上学医的先生那里回来,给村里的老人瞧病不要钱,说是考绩司的官爷夸她行善积德,能给家里积福。”

阿秀被夸得脸通红,小声道。

“我去给客官烧点热水。”

转身时,裙摆扫过门槛,带起一阵淡淡的皂角香。

朱五六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这农家小院的灯光,比紫宸殿的宫灯还要亮堂。

......

回到长安时,已是三日后的清晨。

朱五六换下锦袍,穿上龙袍,坐在紫宸殿的龙椅上,听着李德全禀报这几日的政务。

江南的堤坝修好了,漠北的战马配足了粮草,连翰林院新修的《农桑要术》都得了考绩司的 “优” 评。

“陛下,诸葛先生已在殿外候着了。”

李德全低声道。

“宣。”

诸葛亮进来时,手里捧着个紫檀木盒子。

“陛下私访归来,想必对民间事有了新的体察。臣这几日与吏部商议,觉得有件事,该提上日程了。”

朱五六挑眉:“先生请讲。”

诸葛亮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叠画像,上面都是些眉目清秀的女子。

“陛下登基已有五年,后宫空虚。如今吏治清明,四海升平,正是充实后宫、绵延子嗣之时。臣已让各地官府甄选良家女子,这些是初选的名册,陛下可过目。”

朱五六拿起一幅画像,画中女子的眉眼,竟有几分像杏花村的阿秀。他忽然笑了:“先生倒是懂朕的心思。”

诸葛亮躬身道。

“陛下以雷霆手段整顿吏治,以考绩定禄激励百官,如今国泰民安,也该顾及自身。自古帝王,不仅要治天下,也要安家室。后宫充盈,方能彰显天家气象。”

“说得好。”

朱五六把画像放回盒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按先生说的办。告诉各地,不必选那些门第显赫的,只要品行端正、性情温和便好。朕要的是能与朕同享这太平的人,不是只会描眉画眼的摆设。”

“臣遵旨。”

诸葛亮顿了顿,又道。

“臣听闻,陛下在新丰镇,见了位医术高明的农家女?”

朱五六一愣,随即笑道。

“李德全这嘴,比宫里的漏风窗还不严实。”

“并非李德全所言。是考绩司的密报,说杏花村有位姑娘,免费为村民诊病,考绩司已将她列为‘乡贤典范’。陛下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