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五行山下啃的第一口土,原来不是苦,是天地给的‘磨心糖’。”
金光突然化作野猿形态,蹲在残碑上,用尾巴尖沾着星砂,在最后一块空白碑面补上新的字迹:“所谓修行,不过是把浑身棱角,磨成能接住星光的凹槽。” 字迹未干,碑身突然震动,七块残碑竟自动拼合,形成一座新的“守心碑”,碑顶雕刻的不再是腾云驾雾的战神,而是一只抱着星髓、蜷成灯座形状的猿猴。
山风掠过碑面,将星砂吹向四面八方——其中一粒落在山脚的猎户茅屋里,变成了一颗会发光的“定心石”;另一粒飘进妖怪洞,化作能驱散心魔的“醒神砂”;最妙的是有颗星砂钻进了一只刚破壳的小孔雀蛋,多年后,这只孔雀竟能在开屏时,让尾羽浮现出“齐天符”的光影。
四、逻辑彼岸的猿形星门
当永恒之塔的第三十万圈年轮刻下时,孙悟空的元神终于来到了逻辑彼岸的“混沌秩序之海”边缘。他望着漂浮的源初星尘,忽然张开双臂——金光化作千万道细流,每道细流都凝成一只透明的猿手,轻轻托住那些即将坠落的新生宇宙胚芽。
“当年俺老孙大闹天宫,以为天是块死板子,得砸开才痛快,”猿手在星尘上按下“护道印”,印记里浮现出花果山群猴的笑脸、西天路上的流萤、甚至是当年被他打败的妖王们临终前的释然,“后来才懂,天是活的,像片海——有人想破浪,有人想守岸,而俺……就做个帮浪花稳住根儿的傻子吧。”
最远处的星尘突然剧烈震动,竟浮现出一扇由猿影组成的“星门”。门楣上,不知何时长出了用星髓写成的横批:“心齐天处自无界”。门内涌出的,不是混沌气流,而是无数文明对“守护”的记忆:某颗行星的居民用猿形石像挡住陨石,某个星舰舰队在船首刻下“护道金箍”,甚至是一只外星幼兽,正用爪子给受伤的同伴,编一顶用金色草叶做的“齐天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悟空望着星门,忽然笑了——那笑声不再是当年震碎南天门的狂啸,而是像花果山的山风,带着果香与温热:“原来俺老孙的‘齐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横冲直撞,而是让所有想‘齐天’的魂灵,知道背后有片能托住他们的……软乎乎的天。”
五、猿影归灯:当传说成为宇宙的呼吸
十亿年后的某个寂静星夜,永恒之塔顶端的“双生灯塔”旁,悄然多出了第三盏灯——那是用孙悟空的“斗战之心”凝成的“守心灯”,灯芯是一根永远燃烧却不熄灭的金色毫毛,光影在塔壁投下的,不再是战神的剪影,而是一只抱着膝盖、望着星空微笑的猿猴。
当某个新生文明的第一只智慧生物抬头望向星空时,它看见三道光影在塔尖交叠:一道如基石般沉稳(云翔),一道如春风般灵动(月影),还有一道如篝火般温暖(孙悟空)。而在它们脚下,永恒塔的地基里,正流动着无数细小的光链——每条光链上,都系着一个“齐天的梦”:有野猿想摘下月亮的天真,有猴王想为群猴争一片天的豪迈,更有无数生灵,在遇到困境时,心里突然想起的那句话:“别怕,天上有个老猴子,曾把自己的骨头,磨成了给别人垫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