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远东游击区\’的雏形

“对!就是这个意思!”林好点头,“得找几个隐蔽的地方,建几个秘密营地。”

王大彪咧嘴一笑:“这俺在行!当年在黑风山,搭个窝棚啥的,麻溜得很!”

冷雨则比较冷静:“山里环境恶劣,白熊联邦军搜山也紧,建立营地…不容易。”

说干就干。

王大彪带着一帮人,钻进了一片原始森林。砍树,挖坑,搬石头。冰天雪地里,盖房子成了头等难事。木头冻得跟铁一样硬,斧头砍上去直冒火星子。

“娘的!这鬼地方,比黑风山冷多了!”王大彪哈着白气,挥着斧头砍一颗粗壮的落叶松,冻得直哆嗦,“盖个窝棚都他娘的这么费劲!弟兄们加把劲,天黑前得弄个能挡风的地方!”

(这要是搁现代,整个活动板房多省事…)林好看着他们费劲巴拉的样子,心里吐槽。

物资匮乏,工具简陋,还得时刻提防白熊联邦军的飞机侦察和地面搜索。有时候,刚搭好的窝棚,因为担心暴露,又得拆了换地方。

关键时刻,还得靠陈博士。

陈博文带着他的技工班,也一头扎进了根据地建设。他勘察地形,研究当地的材料。

没几天,他就捣鼓出一些新玩意儿。

“大帅您看,”陈博文指着一个半埋在地下,只露出一个简陋烟囱,正往外冒着热气的土堆,“这是我设计的‘地热循环土炕PLUS’,利用地下的那点热乎气儿,晚上睡上去,保证冻不着屁股!”

他又指着旁边一个用木炭、沙子和破布搞成的过滤装置:“这是‘木炭净水器’,雪水化了过滤一下,喝着放心点。”

还有伪装得跟普通土包没两样的“地穴仓库”,用来藏粮食和弹药。

这些土得掉渣的发明,看着不起眼,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大问题,让游击队员们在零下几十度的鬼天气里,生存条件好了不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大彪试了试新土炕,咧着大嘴直乐:“嘿!陈博士,你这玩意儿…中!热乎!”

李墨涵看着这些,又开始了他的注解:“此乃…顺应天时,利用地利!大帅麾下,果然是藏龙卧虎,连这等格物致知之术,亦能化腐朽为神奇!妙啊!”

林好看着陈博文,心想:(这陈博士,真是个人才…可惜点歪了科技树,不去搞生物,天天跟我玩泥巴。)

根据地要发展,光靠自己人不行,得争取当地人的支持。这任务,又落到了李墨涵头上。

李墨涵觉得,自己好歹是个读书人,搞宣传,发动群众,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找到附近一个哥萨克人的小聚居点,带着几个士兵,提着点缴获的罐头和布匹,就去了。

结果,他对着一群满脸皱纹、眼神惊恐的哥萨克老人,之乎者也地讲了半天“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啊不,是打倒白熊,解放劳苦大众”的大道理,还比划着缴获的莫辛纳甘步枪,试图展示武力保护他们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