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批来自德国的赔款物资,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抵后方。
当第一批崭新的德国“奔驰”卡车,满载着闪烁着油光的克虏伯机床,停在黑风寨新建的工业区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王大彪围着一台比他还高的巨型镗床,摸了又摸,看了又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玩意儿,比娘们还带劲!”
他很快就爱上了自己的新工作。他把筑路当成了打仗,每天带着他的“建设兵团”,在荒原和山脉间开山辟路,干得热火朝天。他发明的“炸药定向爆破开路法”,效率惊人,虽然偶尔会把山头削歪,但进度却一日千里。
李墨涵的“宣传教育部”也搞得有声有色。他招募了大批识字的青年,经过短期培训后,派往各地当老师。虽然老师们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连乘法口诀都背不全,但朗朗的读书声,第一次在那些偏远、闭塞的村庄里响了起来。
孩子们在课堂上,学着用蹩脚的汉语,唱着“大帅挥兵向西去,打得德寇哭爹娘”的歌曲,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
陈博文的研究院,更是成了整个同盟最神秘、也最核心的部门。那些被“请”来的德国工程师,在见识了陈博文那远超时代的知识储备后,一个个都从一开始的抗拒,变成了心悦诚服的追随者。他们和黑北军自己培养的土专家们一起,夜以继日地研究、仿制、创新。
林好的生活,也从每天研究军情地图,变成了审阅各种工程报表、财政预算和民情报告。
他虽然被各种繁杂的数字搞得头昏脑胀,但心里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这种亲手建设一个家园的成就感,远比攻城略地,更能让他感到满足。
这天,他正在为一条铁路的选线问题和王大彪在电话里吵得不可开交,一名卫兵走了进来。
“报告总司令,在咱们新划定的南部边境,来了一群人,说要见您。”
“什么人?”林好没好气地问。
“他们……他们自称是‘自由军团’,说是被德意志帝国压迫的各个民族组成的,听说了您的威名,特地前来……投奔。”卫兵的表情有些古怪。
“投奔?”
林好一愣,他放下电话,走到地图前,看着那条崭新的、漫长的南部边境线,若有所思。
这仗都打完了,怎么还有人上赶着送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