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问世后,无数咸湿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你腾出手来大力整顿咸湿杂志市场,甚至成立了咸湿杂志协会。”
“如果不是这样,不用多久,整个咸湿行业就会陷入困境,你功不可没。”
“谢谢!”
说着,这位咸湿界的才子表情认真,郑重地向霍曜鞠躬。
这下子!
除了霍曜,现场所有人都傻眼了,嘴角不停抽搐,不知如何反应。
“你们这是什么表情?以为我在开玩笑?”
黄沾目光扫过几位男同事,严肃发问:"扪心自问,谁私下看过《风月》?谁借夜生活之名,在钵兰街寻芳?"
几名男同事面露尴尬,其中几个脸皮稍厚的,点头承认。
"这就对了!"黄沾点头说道。
霍曜不愿深谈此话题,开口道:"黄兄言过其实了,不过是生意罢了,何须说得如此玄乎?"
"这话不对。"黄沾板起脸,正色道:"孔子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是几千年前的道理,绝非小事。
无论是否只是生意,既然你做到这个份上,便是功德无量。"
霍曜沉默片刻,只能默认。
虽此事令人忍俊不禁,观众也爱看,但不能整场采访都围绕这个展开。
乐惠贞赶紧打圆场,引导黄沾切入正题。
黄沾配合地转移话题,聊完几个敏感话题后,开始问起正事。
他对这些事确实感兴趣,但比起咸湿趣事,显然没那么热衷。
然而听闻霍曜亲口承认,他顿时来了兴趣。
霍曜当众证实,那些小说、歌曲、剧本皆信手拈来,一字不改。
这不仅印证了杨度文章的真实性,也表明霍氏集团的资料库里确实存有大量待开发的作品。
现场气氛再次高涨!
杨度所写的关于霍曜的文章已足够震撼,许多人质疑其真实性,但如今霍曜亲口承认,感受自然截然不同。
采访过程中,黄沾甚至比金庸更快一步,向霍曜索要一幅草书墨宝,说是拿回去给老友炫曜。
霍曜笑着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