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最终解释权

李贽心中那点得意渐渐被一丝疑虑取代。

这位伯爷,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他这般沉得住气?

然而,更让李贽乃至整个苏州城瞠目结舌的,还在后头。

陈恪拜访李府之后,隔了一日,竟又同样低调地拜访了王矩的府邸,同样是饮茶闲谈,绝口不提正事。

紧接着,总督衙门再次发出告示,张贴于各城门市井!

这一次的告示,言辞之“恳切”,内容之“颠覆”,堪称石破天惊!

告示以陈恪的口吻,赫然写道:

“本督前番误信周澄、钱蕴奸佞之言,以其有微末之功,便行褒奖,几为小人蒙蔽,险些玷污圣上开海求新之德政!幸赖苏州士绅李贽、王矩等,忠贞体国,深明大义,洞察奸邪,及时向本督密陈周、钱二人暗通倭寇、资敌牟利之实据!本督闻报,惊骇万分,即刻据实奏明圣上,乃有锁拿查办之举!”

“此次能拨乱反正,铲除奸佞,李、王二公厥功至伟!其心昭昭,可鉴日月!本督感佩之余,亦深自反省,察人不明之过。然,由此可见,我江南士商,多数乃忠义之辈,如李、王二公者,实为朝廷之肱骨,开海之基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望四方士民,皆以李、王二公为楷模,同心协力,共襄盛举。本督亦将虚心纳谏,倚重贤达,以期开海大业,早日功成,上慰圣心,下利万民!”

这告示一出,整个苏州城,瞬间失声!

所有人都懵了!

这……这简直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到了极致!

周、钱明明是李、王等人动用朝中力量往死里整的,怎么到了陈恪嘴里,反倒成了李、王二人“深明大义”、“密陈实据”的功臣了?!

李贽在府中接到心腹疾步送来的告示抄本时,正端着茶杯的手猛地一颤,滚烫的茶水泼溅出来,烫红了手背都浑然不觉。

他死死盯着那几行字,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嘴唇哆嗦着,半晌,才从喉咙深处挤出一声近乎呻吟的吸气声。

“嗬……!”

他千算万算,算准了陈恪可能服软,可能强硬,甚至可能鱼死网破,却唯独没算到,这位年轻的靖海伯,竟能如此……如此“不要面皮”!

这已不是简单的权术博弈,这简直是将“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这一招,太毒了!

毒就毒在,陈恪根本不屑于辩解周、钱案的真相,而是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姿态,强行重构了叙事逻辑!

他轻飘飘一句“前番误信”,就将自己褒奖周、钱的“过失”抹去,顺便还将“拨乱反正”的功劳,硬生生扣在了李、王头上!

如此一来,他陈恪非但无过,反而成了“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清明之官!

而李贽和王矩呢?

他们被架在了火上!

他们能跳出来否认吗?能说“不,周钱不是我们告发的,是我们动用关系把他们往死里整的”吗?

不能!

那样等于自认是幕后黑手,性质比“告发”恶劣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