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疫生藏戾影,墨道同心破危局
一、寅时疫讯惊汴京
寅时的汴京,本该是漕船启锚、商贩备货的热闹时辰,此刻却被死寂笼罩。晨雾浓得像墨,裹着一股腥甜的气息,黏在汴河两岸的屋檐上,凝成泛绿的水珠,滴落在空无一人的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幽绿。
城南的通济坊,往日里叫卖声不绝的街巷,如今家家闭户,门扉上贴着的黄纸符泛着淡绿,有的门板缝里渗出黑色的水渍,像血痕般刺眼。偶尔传来几声微弱的咳嗽,却很快被雾气吞噬,只留下更浓的压抑。一辆破旧的板车从雾中缓缓驶出,车夫戴着斗笠,面罩黑布,车板上盖着草席,席下隐约凸起几具僵硬的轮廓,车轮碾过积水,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 这是官府派来收殓疫病死者的车,短短三日,这样的车已在汴京街巷往来了数十趟。
惠民药局的后院,灵枢突然从梦中惊醒,袖中的青铜符烫得惊人,符面泛着浓绿,像被墨汁浸染,这是墨家传下来的 “疫戾预警” 信号,比往日的戾气警报强烈十倍。他翻身坐起,三齿刀随手按在枕边,快步走到窗边,推开木窗,一股腥甜气息扑面而来,让他忍不住皱眉。
“怎么了?” 素问也被惊醒,她鬓角的青铜小鼎剧烈颤动,鼎身刻着的圣火纹泛着淡青,与灵枢的青铜符形成共鸣,“这气息不对劲,不是寻常戾气,带着股腐气,像是... 像是疫病的味道。”
灵枢掏出试毒叶,伸出窗外,叶片刚接触雾气,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嫩绿变成焦黑,边缘还冒着极细的青烟,青烟中竟缠绕着一丝极细的幽绿引气丝。“是‘腐骨戾疫’!” 灵枢的声音带着凝重,“墨瑶祖师的《疫防治要》里记载过,这是戾气与尸腐气混合形成的疫病,传染性极强,若不及时控制,三日内就能蔓延整个汴京!”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伴随着沈念安焦急的呼喊:“师父!师娘!不好了!通济坊出事了!好多百姓突然晕倒,身上还长绿斑,官府已经封了坊门,说不让任何人进出!”
灵枢和素问快步开门,只见沈念安浑身是雾,粗布短衫都被打湿,脸上满是慌张:“我今早去买药材,刚到通济坊口,就看到几个官差抬着尸体出来,尸体脸上全是绿斑,还冒着黑气!有个老丈没来得及躲,被官差拦住,他说坊里已经死了十几个人,都是昨天夜里发病的,发病时又咳又喘,浑身发烫,没多久就没气了!”
灵枢握紧青铜符,符面的绿雾越来越浓,仿佛在呼应外界的疫病:“走!我们去通济坊看看!素问,你带上圣火盏和祛邪汤;念安,你拿上改良脉诊仪和青铜针,若遇到染病百姓,先用水和圣火灰烬简单祛邪,绝不能让疫病再扩散!”
三人快步赶往通济坊,沿途的景象让人心惊 —— 往日繁华的街巷空无一人,有的店铺门板上还留着百姓逃亡时撞出的缺口,墙角堆放着被丢弃的衣物,上面沾着泛绿的污渍。靠近通济坊时,雾气更浓,空气中的腥甜气息也更重,隐约能听到坊内传来的哭喊声和咳嗽声。
坊门外,十几个官差手持长枪,面色凝重地守在那里,为首的是汴京府推官周正,他身着青色官服,腰间挂着令牌,看到灵枢三人,急忙上前:“灵枢先生!您可来了!通济坊昨夜突发疫病,今早已经死了十七人,染病的还有五十多,都是寻常百姓,症状一模一样,下官已经上报朝廷,可太医局的人还没到,您快想想办法!”
灵枢走到坊门旁,用指尖触碰门板,指腹能感受到极细的引气丝,泛着幽绿:“周推官,这不是普通疫病,是戾气引发的‘腐骨戾疫’,通过空气和水源传播。你立刻让人在坊外布上隔离带,用石灰和艾草混合撒在地面,再烧些圣火灰烬,能暂时挡住戾气扩散;另外,严禁任何人进出通济坊,包括官差,若需传递消息,用竹筒传话,避免直接接触!”
周正连连点头,立刻吩咐官差行动:“快!按灵枢先生说的做!去库房取石灰和艾草,再找些柴火,烧圣火灰烬!” 他转向灵枢,语气恳切,“灵枢先生,通济坊里还有不少百姓没染病,若不尽快救治,后果不堪设想,您能不能... 能不能进坊诊治?下官知道这很危险,可汴京百姓,只能靠您了!”
灵枢望着坊内隐约的哭喊声,想起墨瑶祖师 “兼爱济世” 的遗训,心中坚定:“我是墨家传人,也是惠民药局的医者,救治百姓是我的本分。周推官,你让人准备三副防毒面罩,用圣火灰烬和艾草混合缝在布巾里,能挡住戾气吸入;再准备些清水和陶碗,我们进坊后,先给染病百姓喂祛邪汤,缓解症状。”
素问也点头:“我和灵枢、念安一起进坊,药局的医者随后就到,我们会尽快查清疫病源头,研制解药,绝不让疫病扩散出通济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辰时请命赴疫区
辰时的汴京皇宫,紫宸殿内气氛紧张。宋太祖赵匡胤身着龙袍,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面前的案几上放着汴京府的奏折,上面详细写着通济坊的疫病情况。殿内的大臣们神色凝重,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窃窃私语,却没人能提出有效的对策。
“陛下,通济坊疫病诡异,传染性极强,若不尽快控制,恐蔓延至整个汴京,甚至威胁京畿安全!” 户部尚书王溥上前一步,语气急切,“太医局已派三位御医前往诊治,可至今未传回消息,不知情况如何啊!”
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也道:“臣已派禁军封锁通济坊及周边三坊,严禁人员流动,可这样不是长久之计,若疫病在坊内大规模爆发,禁军也无法控制!”
赵匡胤叹了口气,手指轻轻敲击案几:“朕登基不久,汴京刚定,若此时爆发大规模疫病,民心必乱,社稷动摇。众卿可有良策?谁能替朕前往疫区,平定疫灾,朕必重赏!”
殿内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没人敢应声 —— 谁都知道,这疫病诡异危险,进去后能不能活着出来都难说。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启禀陛下,惠民药局主管李修远、医者灵枢求见!”
赵匡胤眼睛一亮:“快宣!”
灵枢和李修远快步走进殿内,两人身着青色医袍,腰间都挂着圣火盏,脸上带着风尘,显然是刚从通济坊赶来。“臣灵枢 / 李修远,叩见陛下!” 两人跪地行礼。
“免礼!” 赵匡胤急忙道,“你们刚从通济坊回来?里面情况如何?疫病可有办法控制?”
灵枢起身,语气沉稳:“启禀陛下,通济坊内现有染病百姓五十六人,已死亡十七人,未染病百姓约三百人。此疫病非寻常瘟疫,是‘腐骨戾疫’,由戾气与尸腐气混合而成,通过空气、水源传播,症状为高热、咳嗽、浑身生绿斑,三日内置人于死地。臣已用圣火灰烬和祛邪汤为部分染病百姓缓解症状,暂时控制住了病情扩散,但要彻底平定疫灾,需朝廷支持,臣恳请陛下准许臣率惠民药局医者,全面负责疫区防治,研制解药!”
李修远也补充道:“灵枢先生精通墨家机关医道,曾在晚唐平定过戾气引发的小规模疫灾,经验丰富。臣愿与灵枢先生一同前往,惠民药局的医者也都愿随往,只求陛下给予药材、人力支持,早日平定疫灾,还汴京百姓安宁!”
赵匡胤闻言,心中大喜:“好!朕准了!灵枢,朕任命你为‘疫防治使’,总领疫区一切事务,李修远为副使,协助你行事。太医院的药材任由你们调用,禁军也听你调遣,凡阻挠抗疫者,先斩后奏!朕再赐你黄金百两、锦缎千匹,若能平定疫灾,朕封你为太医院院判,世代承袭!”
灵枢却摇头:“陛下,臣不求封赏,只求陛下答应臣三件事:其一,准许臣调用墨家传下的‘百草鼎’—— 此鼎为墨瑶祖师所铸,能增强药材药效,加速解药研制;其二,准许臣请汴京上清观道家弟子协助 —— 道家阴阳阵能隔离戾气,配合墨家医道,效果更佳;其三,疫灾平定后,将墨家《疫防治要》纳入官修医典,让后世医者知晓如何防治戾气引发的疫灾,避免再遭此难。”
赵匡胤毫不犹豫:“朕都准了!百草鼎在哪里?朕立刻让人去取!上清观的道家弟子,朕也让人去传旨,让他们全力配合!”
“百草鼎藏于惠民药局藏书楼地下密室,需墨家血脉才能开启,臣亲自去取即可。” 灵枢道,“陛下,事不宜迟,臣请即刻前往疫区,开始防治,若延误时机,疫病恐扩散至其他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