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素问守后方研防策,墨典显秘藏戾踪

素问守后方研防策,墨典显秘藏戾踪

一、戌时后方临危局

戌时的广利坊,残阳已没入西山,暮色像一张巨大的灰布,缓缓覆盖整个坊区。灵枢与玄清道长前往终南山后,医棚周围的氛围更显凝重 —— 禁军士兵手持青铜刀,在坊内主要街道巡逻,盔甲碰撞声 “哐当” 作响,与远处偶尔传来的患者咳嗽声交织,透着几分紧张。

临时搭建的后方研究棚比治疗棚更宽敞,棚顶用墨家机关术加固过,铺着两层浸过圣火灰烬的麻布,能挡住外界的戾气侵袭。棚内灯火通明,二十余盏油灯与三盏圣火盏交织出暖黄与青金的光,照亮了满架的典籍与排列整齐的药材罐。罐身刻着的墨家矩尺纹与道家太极图相互映衬,泛着淡光,与空气中艾草、苍术、圣火灰烬混合的药香交织,却掩不住一丝若有若无的诡异气息 —— 棚角的一盆清水,竟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表面缓缓凝结出极细的幽绿纹路,像被无形的笔勾勒。

素问身着淡紫色医袍,鬓角银链垂着的青铜小鼎轻轻颤动,鼎身圣火纹泛着淡青,与棚内的圣火盏产生共鸣。她正站在书架前,指尖拂过一排排典籍,目光专注而坚定。书架左侧是墨家典籍:《墨道疫防秘录》《机关滤毒考》《百草避邪方》,封皮用青铜片加固,边缘缠着防腐铜丝;右侧是道家典籍:《阴阳避邪经》《地脉戾气考》《清心防疫术》,书页边缘缠着清心银丝;中间则是唐朝传下来的《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封皮泛黄,却仍能看清朱批的防疫方剂。

“素问大夫,这是今日广利坊的环境检测记录,” 年轻医者林小满捧着一本墨家机关笔记本,快步走进棚内,本子上用圣火笔记录着温度、湿度、戾气浓度等数据,“今日戌时,坊内雾气比昨日更浓,泛着淡绿,土壤中的引戾丝残留虽比之前少了七成,却在西北角落发现了新的黑色丝线,与之前的引戾丝不同,更细更隐蔽,试毒叶一碰就变成焦黑。”

素问接过笔记本,仔细翻看,指尖停在 “黑色丝线” 的记录处,眉头微蹙:“新的引戾丝?看来余孽在灵枢他们离开后,仍在暗中活动,想从后方破坏我们的防治。林大夫,你立刻安排人手,用圣火灰烬混合石灰,在坊内西北角落及周边街道撒上隔离带,再派两位医者盯着,若发现新的丝线,立刻用圣火净化,绝不能让它污染水源或药材。”

“是!” 林小满点头,刚要转身离开,棚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素问大夫!不好了!北边有几位未染病的百姓突然头晕恶心,虽没长绿斑,却浑身无力,像是被戾气侵袭了!” 是负责巡逻的禁军士兵王勇的声音,带着慌乱。

素问立刻抓起案上的改良脉诊仪与试毒叶,快步冲出棚外。北边的民居前,三位百姓坐在石阶上,面色苍白,嘴唇泛着淡紫,双手按着太阳穴,眼神疲惫。素问蹲下身,将脉诊仪贴在一位老汉的手腕上,仪盘指针泛着淡绿,微微颤动,却没有之前患者的浓绿与黑线。“不是急性染病,” 素问松了口气,却仍眼神凝重,“是‘隐性戾毒’,附着在空气中,吸入后会导致头晕乏力,虽不致命,却会降低抵抗力,若不预防,很容易被变异戾气感染。”

她从袖中掏出一小包圣火灰烬,递给老汉:“您把这灰烬撒在屋内,再用艾草熏烤门窗,能挡住隐性戾毒。我会尽快研发出预防汤药,大家服用后,就能增强抵抗力,不怕这隐性戾毒了。”

老汉接过灰烬,感激地说:“多谢素问大夫!灵枢先生去了终南山,您还这么尽心照顾我们,真是百姓的救星!”

素问笑了笑,语气温和:“守护百姓是我们的本分,您快回去做好防护,有不舒服的地方,随时来医棚找我们。”

回到研究棚,素问的心情却沉了下来。她望着棚角那盆泛着幽绿纹路的清水,心中清楚 —— 隐性戾毒的出现,说明余孽的手段越来越隐蔽,若不尽快研发出预防之策,就算治愈了已染病的百姓,未染病的人也会因抵抗力下降而陆续染病,之前的努力都会白费。“必须加快速度,” 素问轻声自语,指尖轻轻抚摸着鬓角的青铜小鼎,“灵枢他们在终南山对抗余孽,我得守住后方,研发出预防方法,不让他们分心。”

二、亥时典籍寻秘策

亥时的研究棚,灯火更亮,二十余盏油灯将棚内照得如同白昼。素问、李修远与林小满围坐在楠木案前,案上摊着十几本典籍,旁边放着三盆清水,分别标注着 “坊东”“坊西”“坊北”,水面都泛着极细的幽绿纹路,是采集的坊内空气凝结而成。

“隐性戾毒比变异戾气更难对付,” 李修远指着清水里的纹路,语气凝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试毒叶和脉诊仪检测,百姓们防不胜防。我们之前的‘道墨融贯祛戾汤’是治疗用的,对预防无效,必须找到专门的预防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小满翻开《千金翼方》,指尖停在 “避疫方” 一页:“孙思邈在书中记载,用苍术、白芷、丁香、艾草按比例混合,制成香囊佩戴,能避疫气。可我们试了,对普通疫气有效,对这隐性戾毒却没用,试毒叶靠近香囊,还是会泛绿。”

素问点头,从书架上取下《墨道疫防秘录》,这本书是灵枢临走前交给她的,封皮上刻着墨瑶祖师的名字,内页是用终南山桦树皮制成,防水防蛀。她轻轻翻开,书页上用圣火灰烬混合松烟墨绘制的图谱清晰可见,在油灯下泛着淡金。翻到第 28 页时,素问的目光停住了 —— 上面记载着 “墨家避戾散” 的配方:“圣火灰烬一钱、火绒草三钱、地脉灵液半钱、青铜粉一钱,混合研磨成粉,撒于屋内或制成香囊,可避天下戾毒,需用墨家‘融气术’激活药效。”

“找到了!” 素问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声音带着激动,“墨家的‘避戾散’,能避天下戾毒,包括隐性戾毒!只是需要用地脉灵液和青铜粉,还要用融气术激活 —— 地脉灵液我们还有一些,青铜粉可以用墨家机关的边角料研磨,融气术我跟着灵枢学过一些,应该能掌握。”

李修远凑上前查看,脸上也露出喜色:“太好了!有了这避戾散,百姓们就能有效预防隐性戾毒了!只是这融气术,需要墨家血脉才能完全激活吧?你不是墨家直系传人,能激活药效吗?”

素问沉默片刻,伸手抚摸着鬓角的青铜小鼎 —— 这是灵枢送给她的,鼎内藏着一丝灵枢的墨家血脉,能暂时激活墨家机关或药方。“我试试,” 素问的语气带着坚定,“灵枢在鼎内注入了他的血脉,或许能借助鼎的力量,激活避戾散的药效。”

就在这时,素问袖中的青铜小鼎突然剧烈颤动,鼎身圣火纹泛着青金,光芒越来越盛,鼎内竟缓缓浮现出墨瑶祖师的虚影。祖师身着粗布医袍,手持青铜药杵,面容慈祥却眼神凝重,与灵枢梦中所见一模一样。

“素问,” 墨瑶祖师的声音温和却极具穿透力,透过灯火,传遍整个研究棚,“避戾散虽能避隐性戾毒,却需与道家‘阴阳避邪阵’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祖师抬手一挥,鼎内光芒中浮现出阵法图谱:“在广利坊的东、西、南、北四个角落,各布一个阴阳避邪阵,阵眼用太极符与避戾散混合绘制,再用清心银丝连接,形成防护网,能将隐性戾毒挡在坊外。另外,避戾散需加入‘终南山火绒草籽’,才能增强药效,籽藏在墨家古迹的秘库东侧,用圣火盏的光芒就能找到。”

虚影渐渐消散,青铜小鼎恢复正常,只留下一丝淡淡的余温。素问握紧小鼎,心中更加坚定:“墨瑶祖师提示我们,避戾散需加火绒草籽,还要布阴阳避邪阵。李主管,你立刻安排人手,去墨家古迹秘库取火绒草籽 —— 记得走密道,避开余孽;林大夫,你跟我一起,准备绘制太极符和研磨避戾散的药材,我们要在明日天亮前,布好防护网,研发出避戾散!”

众人立刻行动,李修远带着五位禁军士兵,提着装有圣火盏的青铜箱,朝着墨家古迹的方向出发;素问与林小满则留在研究棚,开始研磨药材 —— 圣火灰烬、火绒草、青铜粉按比例混合,放在墨家青铜研钵中,用青铜杵轻轻研磨,粉末泛着淡金,与灯火相互呼应,散发出淡淡的药香。

研磨过程中,林小满突然疑惑地问:“素问大夫,墨家的医道这么精妙,能研发出避戾散这种预防戾毒的药方,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呢?反而道家的避邪术越来越多人学习?”

素问停下手中的动作,眼神带着一丝怅然:“墨家讲究‘兼爱济世’,却过于执着于机关术与武力,晚唐战乱时,许多墨家传人为了保护医典和百姓,牺牲了自己;幸存的传人又因‘非攻’理念,不愿参与朝堂争斗,渐渐隐于民间。而道家将医道与阴阳、地脉结合,更符合百姓对‘天人合一’的认知,也更容易被朝堂接受,所以渐渐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