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关不仅在考上,更在于名次,这就需要才学出众。
科举分为三场考试,童试、乡试、会试加上殿试。
过了童试得到秀才称号,其中童试又分为三场,县试、府试、院试。
宋婉君当然晓得,说来惭愧,她身边的亲眷们还没人过不了童试的,哦,三叔公除外。
“夫人晓得县试考什么吗?”
“这自然是晓得,考的是四书文,试帖诗、经义、策论、律赋等。”
单是四书文这一项,是主考官从四书中抽取句子来让应试者做一篇八股文,这句子可能是完全不相关的两句,这叫做截搭。
不能熟练掌握四书,连题目都能误会了。
除去通读四书,了解四书给出的名家注释,这个名家注释也是引经据典,更加诘屈聱牙的东西,还要熟知历史,熟背文学名篇,这是为了用典。
八股文自然有指定的格式,总之就是在种种规矩之中写出一篇好文章,实用和经典相结合。
这就需要大量时间学习,而这只是其中一项。
“敢问夫人,您希望子嗣何时过童生试呢?”
宋婉君张嘴又闭嘴,她是晓得童生试的内容,自己也是熟读经典,当然是晓得其中难度。
不会和外人那样,说考的不过是那几门,教材就是那几本,你学了三五年还不能考个全省前三回来?
就算不是前三,前五十总行吧。
总不能是前一百吧,每年秀才名额就几十人,第一百名那就是落榜了啊!
可是啊,这又和她周围认知有差距。
夫君、兄长、亲爹、夫家祖父……这些人中举时间最迟也才二十三岁。
她心中想法是十四五岁中个秀才,应该不难……吧?
童试每年一考,十一二岁开始参加考试,考个三五年应该能中?
只是童试是参与人员最多的,不限制年纪,有人读了几十年书还在考童试,这就是所谓的老童生了。
宋婉君近乎狼狈地承认了自己的疏忽,以往确实是疏忽了幼子的读书。
这般承认之下,少不得请常逸阳多多管教子嗣。
这边说完,又是气冲冲给祝鑫写了一封书信,将他骂个狗血淋头。
她没参加过科举,祝鑫也不晓得吗?!!!
祝鑫收到信时,正是心中桃花朵朵开的时候。
他赴任的路上结识了一位小娘子,和他之前认识的女子极为不同,最是瞧不起那些世家规矩,陈规陋习,更瞧不上那等男女大防。
“你长得这么好,合该是我占了便宜。”
祝鑫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