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凯旋,踏入新世界

草原上牧民生活改善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风,吹进了苏伦那支日益萎靡的大军营地里。

士兵们开始私下议论。

“听说了吗?部落的人都去南边的定远城登记了,衙门分给了他们物资。”

“我阿姆的眼疾,就是在‘安民城’的医馆里治好的,只花了很少的盐巴!”

“王庭以前每年都要征走我们部落最好的马和一半的牛羊,现在好了,大楚不收这些!”

“隔壁家的巴特尔,把他儿子送进学堂了,说以后能当官哩!”

“还打什么仗啊……我想回家,我也想带着家人去城里登记……”

比较是最残酷的审判。

当蛮族士卒们将王庭的盘剥、战争的残酷与大楚治理下的安定、便捷和希望放在一起时,人心便不可抑制地动摇了。

蛮族士卒抛家舍业,跟随大汗打仗,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毫无意义地死在那喷火的妖器之下,更不是为了维护那个只知索取的王庭和贵族的特权。

失败的阴影,思乡的情绪,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如同三股绳索,紧紧勒住了这支大军的脖颈。

蛮族大军士气彻底跌落谷底,逃亡现象开始零星出现,并迅速蔓延。

苏伦察觉到了军心的涣散,采取了严厉的弹压措施,处决了一些被抓回来的逃兵,试图以血腥手段维持统治。

这非但没有吓住士兵,反而激起了更深的怨恨。高压之下,必有反弹。

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积蓄已久的矛盾终于总爆发。

无数来自不同部落、早已心怀不满的蛮族士卒,在几个小头目的带领下,率先发难。

士卒们高喊着“我们要回家!”“去找奔大楚!”“杀了苏伦,向楚军请功!”,点燃了帐篷,冲击中军大营。

混乱像瘟疫一样扩散,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其中。

士卒们不再听从将领的指挥,甚至将刀锋对准了试图镇压的苏伦亲卫。

营地里火光冲天,喊杀声、兵刃撞击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苏伦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下,试图突围,乱军之中,这昔日的大汗成为了众矢之的。

一支不知从何处射来的冷箭,精准地命中了苏伦的咽喉。

苏伦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捂着喷血的伤口,从马背上栽落。

几把愤怒的马刀砍在了苏伦的身上……这位曾经野心勃勃,梦想着一统草原、南下图霸的蛮族三王子,最终死在了自家军队的哗变之中。

主帅一死,本就源于崩溃的蛮族大军瞬间作鸟兽散。

士兵们再也不管什么军令,什么王庭,纷纷骑上马,向着自己部落的方向亡命奔逃,只求能早点回到家乡,带着家人去投奔那些能带来安定生活的楚军城池。

几天后,几个心思活络的部落首领,收敛了苏伦的尸体,带着残存的部众,打着白旗,来到了方南的中军大营外,匍匐在地,献上了苏伦的尸体和代表臣服的降表。

方南在中军大帐接见了这些部落首领,看着苏伦那具已经僵硬的尸体,心中感慨万千。

没想到预想中旷日持久的草原征伐,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接近了尾声。

正面战场的雷霆一击,配合后方卓有成效的治理攻心,彻底瓦解了这个困扰中原王朝百年的北方大患。

“尔等既愿归顺,过往不咎。今后需谨守大楚律法,安分守己,皆为陛下子民。”方南接受了蛮族首领的投降,并给予了安抚。

大局已定,草原进入了肃清残敌、巩固统治的阶段。

方南下令,周勃的左路军和李崇的右路军,继续清剿零星负隅顽抗的势力,并协助后续跟进的官府,维护公路、铁路的畅通和新建城池的安全,确保大楚的政令能够顺畅地抵达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中路军的主将职务,交给了石头。

“石头,草原就交给你了,稳扎稳打,配合好崔大人和衙门,把这里真正变成我大楚的疆土。”

“末将遵命!定不负大帅所托!”石头郑重领命。

方南将小狼旺财叫到身边,抚摸着它日益厚实光滑的皮毛。

“旺财,仗打完了,让狼群都散了吧,我们该回家了”

小狼用它的大脑袋蹭了蹭方南的手,发出一声低沉而依恋的呜咽,转身对着远方长嚎数声,一直跟随着大军的狼群,在各自头狼的带领下,渐渐消失在草原深处。

处理完各项善后事宜,方南带着小狼、苏伦的首级,一队精锐护卫,登上了返回京师的火车。

草原蛮族被击败,苏伦身死的消息,早已通过铁路传回了京师。

整个京城陷入了狂欢的海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百姓们奔走相告,庆祝这旷世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