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被刺后,李光这才受了赵构安抚,重新回到朝堂之上。

而他提及的胡铨此人,也同样是“南宋四大名臣”之一,因上疏力斥和议,乞斩秦桧、孙近、王伦三人,而遭到贬职,被下贬至签书威武军判官一职,直接一落千丈。

直到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赵瑗即位,才将他重新提拔复用。

历史上此人三次遭贬,全因贬斥秦桧,算是十分头铁耿直的人物

如今秦党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当年因斥秦桧遭到贬职的官员大多都被重新复用,而胡铨也在其中。

不过李光此次提议选择胡铨并非只是单纯的对其欣赏,而是因为胡铨此人在朝中没有根基,官职不高,但实干能力又颇强。

这人主持江南一行事物不会惹人怀疑,而各方党派又能顺理成章的安插自己的人手,再在事成之后分一杯羹,局势之下来看,确实是合适的不二人选。

一番商讨之后,终究还是定下了胡铨带人携圣旨秘密进入江南地界,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彻查江南贪腐一案,并诏安江南水寨水匪,待调查清楚后,确认时机成熟再一并发作,将江南贪腐官员一网打尽。

接下来就到了各方党派安插人手分食这份大功的时候了。

赵瑗目瞪口呆的看着群臣们再次因一个小小的随行而差点大打出手,简直像是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

就连已经八十岁高龄的范冲都险些撸起袖子和人干起来。

最后人选敲定,郭瑊也在其中。

此事才算彻底告一段落。

赵构当下立刻拟秘旨,着胡铨一行人不日准备妥当,尽早出发。

因此事秘而不宣,所以还得尽量减少仪仗,只带圣旨与钦差符节,但偏偏因为胡铨官职低微,又没有给他一应事务可任其根据情况调遣的核心权利。

只是让胡铨将查到的信息都需传递回临安城内,交由赵构审阅后再做定夺。

从宫中出来后,赵瑗与范冲一并回了草庐。

例行教了一遍学生们后,赵瑗便来到了范冲书房之中。

很显然范冲知他心中有异,也已经在等待赵瑗,提前备好了茶水。

赵瑗忧心忡忡,见过师礼后便急道:

“老师,江南此行,我觉得会出大事!”

范冲抬手示意赵瑗稍安勿躁,神色镇定,语气平和的说道:

“说说看,你觉得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