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权这才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全场,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今日召诸位爱卿来,只议一事:下一步,我北汉是否应继续对蜀用兵?”
话题直接抛出,暖阁内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变。
吴权话音刚落,大将军徐晃便霍然起身,他身材魁梧,这一站起仿佛一座铁塔,声音洪亮,带着金铁之音:“陛下!此有何疑?必当用兵!那马超虽死,但其悍然进犯我凉州,践我疆土,杀我将士,此仇岂能不报?蜀国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十倍百倍地偿还!我北汉儿郎的血不能白流!”
他情绪激动,拳头握得咯咯作响:“如今三军将士同仇敌忾,枕戈待旦,只等陛下一声令下,便可西出散关,再攻汉中!一雪前耻!臣愿亲为前锋,不破成都,誓不还朝!”徐晃的请战声中充满了武人的直率与被挑衅后的愤怒,他坚信只有用敌人的鲜血才能洗刷耻辱,才能告慰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
郭嘉轻轻合上羽扇,用扇骨轻敲掌心,接口道:“大将军所言极是。陛下,嘉亦主战。”他的声音不像徐晃那般激昂,却带着一种冷静的自信,“日前张辽、张燕、白善三位将军撤兵,看似失利,实则我军主力未损,筋骨犹在。诸葛亮虽智,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蜀国国力远逊于我,此乃硬伤。其所恃者,无非汉中地利与诸葛亮之诡计耳。”
他微微前倾身体,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好胜的光芒:“嘉不才,愿亲赴扶风郡军前,辅佐大将军。一则,可协调诸军,避免再中诸葛亮的诡计;二则,”他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几分傲然,“嘉也真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卧龙先生’,究竟有多少斤两。看他能否挡得住我北汉的雷霆之威!”郭嘉的言辞中,既有对敌我实力的冷静分析,也夹杂着顶尖谋士之间一较高下的渴望。
徐晃和郭嘉,一武一文,态度鲜明地主战,气势很盛。
然而,邴原和盖勋立刻表示了反对。
首辅邴原捋着胡须,眉头紧锁,语气沉重:“陛下,大将军和奉孝之言,虽壮怀激烈,然臣以为,此刻绝非大举兴兵之良机。”他看向吴权,眼神里充满了忧虑,“凉州新遭战乱,马超铁骑蹂躏之处,生灵涂炭,河东三郡百姓流离失所,亟待安抚重建。阵亡将士的抚恤、伤残者的安置,此乃朝廷首要之责,需耗费大量钱粮与精力。若此时再兴大军,恐伤民心,亦寒将士之心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亚相盖勋紧接着补充,他的声音更显急切:“不仅如此,陛下,今岁天公亦不作美。凉州、并州皆遭了蝗灾,继而又逢大旱,秋收锐减,仓廪空虚。无数百姓眼巴巴等着朝廷赈济。若要从冀州、幽州、司州调运粮草接济灾区,已是极大的消耗。在此情形下,如何还能支撑一场大战?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若无充足粮秣,数十万大军深入险地,岂非自陷危局?请陛下三思!” 盖勋的反对理由非常实际,直指钱粮后勤这一致命环节,这也是任何战争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双方各执一词,徐晃和郭嘉主张抓住战机,以雪耻和扩张为目的;邴原和盖勋则从民生和内政的角度,认为应休养生息,暂缓用兵。争论在暖阁内回荡,双方都有充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