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斜谷之战

四国争霸 牟山刀客 2395 字 1个月前

他走向悬挂在帐中的地图,用羽扇指向斜谷的位置:“此地山势险峻,道路狭窄,大军难以展开。只需三万精兵,便足以抵挡十万之众。”

“可是,”拓跋力微再次质疑,“谁又能保证三万兵马就一定能守住斜谷?若是守不住,岂不是白白折损兵力?”

司马懿微微一笑:“正因为如此,我愿亲自领兵,与姜维将军同守斜谷,正面硬抗诸葛亮的大军。”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就连一直保持镇定的白善也不禁动容:“军师要亲自去?”

“正是。”司马懿的语气依然平静,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决然,“斜谷之重要,关乎全局。若派寻常将领前去,恐难当此重任。我虽不才,但愿以性命担保,必不让诸葛亮越过斜谷半步。”

帐中陷入一片沉默。烛火噼啪作响,映照在每个人神色各异的脸上。白善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关键时刻,必须做出决断。

“姜维,”他转向年轻的将领,“若让你辅佐军师守斜谷,你需要多少兵马?”

姜维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万精兵足矣!多则无用,少则不足。末将愿立军令状,斜谷在,末将在;斜谷失,末将亡!”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在座的将领们无不为之动容。就连之前质疑的虬髯将领,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白善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既然如此,我意已决。分兵三万给军师和姜维,扼守斜谷。老将王方和从军主簿太史亨率三万人马镇守西城。我亲自与阎行、拓跋力微率领三万兵马,南下攻打上庸关,与张绣、郭嘉会师。”

他走到司马懿和姜维面前,郑重地说道:“斜谷就拜托二位了。”

司马懿深深一揖:“必不辱命。”

姜维则单膝跪地:“末将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军师!”

军议结束后,将领们各自离去准备。白善独自站在帐中,望着摇曳的烛火出神。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他不知道。战争从来就没有万全之策,有时候,你只能选择那个看起来最不坏的选项。

“将军还在担心?”司马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白善没有回头:“军师,你说我们这一战,有几分胜算?”

司马懿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立:“胜负之数,在天,更在人。诸葛亮虽强,但用兵过于谨慎,往往错失良机。我军若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未必不能取胜。”

“但愿如此。”白善轻叹一声,“我只是担心,西城兵力空虚,若有不测...”

“将军放心,”司马懿打断他的话,“王方老成持重,太史亨谨慎细致,有他们二人守城,足以应对突发情况。况且,诸葛亮的目标是西城,只要斜谷不失,他就不敢全力攻城。”

白善点了点头,但心中的忧虑并未完全消散。他走到案前,拿起一支令箭,在手中掂量着:“这一战,关系重大。若胜,则可扭转汉中战局;若败...”

他没有说下去,但司马懿明白他的意思。若败,北汉在汉中的势力将土崩瓦解,陛下的“五路攻蜀”计划也就此而会破灭。

“将军,”司马懿正色道,“用兵之道,当断则断。既然已经决定,就不要再犹豫了。”

白善深吸一口气,脸上的犹豫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军旅之人特有的坚毅:“军师说的是。我这就下令,明日拂晓,各部队按计划行动。”

第二天天还没亮,西城就忙碌起来。

士兵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在军官的指挥下分别集结。马蹄声、兵器碰撞声、将领的号令声此起彼伏,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在白善的军帐中,几位核心将领正在进行最后的商议。

“王老将军,”白善握着老将王方的手,“西城就拜托您了。切记,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轻易出城迎战。你们的任务是守住城池,等待援军。”

王方重重地点头:“将军放心,只要老夫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西城落入敌手!”

太史亨在一旁补充道:“城中粮草充足,箭矢等守城器械也准备齐全,坚守三个月不成问题。”

白善欣慰地点了点头,又转向阎行和拓跋力微:“二位将军,随我南下攻打上庸关,责任重大。上庸关守将刘封,乃是蜀中名将,我们不得不小心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