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章 更进一步!全面超越倒计时了

可以说是丝滑无比。

这一套操作下来,起码也是国际的一流水平,在国内的舞台上展示的的确是有一些降维打击。

好在韦勇丽,也做得不错。

渐进式转换的动能守恒。

从70米开始,每2步减少3°内倾角,至80米完全直立,躯干旋转角速度控制在60°/秒,这是避免急停损耗。

右臂摆幅从弯道的75°扩大至直道的90°,摆臂轨迹与躯干夹角从45°增至60°,驱动效率提升12%;

支撑腿着地时,膝关节弯曲角度从弯道的135°增至145°,延长缓冲时间0.02秒,这是为了……吸收惯性冲击。

竖脊肌EMG值从280μV降至220μV,显示核心负荷降低21%,为直道冲刺留力。

简单来说,韦勇丽这里是采取的——遵循角动量守恒定律,通过延长姿态转换时间,将离心力产生的横向动能逐步转化为直道向前动能,避免能量骤耗的操作。

袁奇奇已经是完全被焦急的内心控制。

之前要赶紧超过去。

拿到自己之前的位置。

激进式转换的风险博弈,这就是她现在的选择。

80米时内倾角从22°骤降至5°,躯干旋转角速度达120°/秒,这是陈娟2倍,想要利用惯性获得0.15m/s切向加速度。

可惜,摆臂切换时出现“交叉滞后“。

这直接导致她的右臂前摆过早越过身体中线,导致左肩前送0.05米,产生0.03m横向位移。

随着横向位增加,支撑腿着地瞬间膝关节超伸增加,股四头肌被迫提前激活,消耗额外能量。

股直肌EMG值飙升至350μV,大大超过疲劳阈值300μV,预示后程爆发力衰减。

想要急停式转换虽短暂提升速度,但做不到位,不单破坏了动作连贯性,还导致后续30米需多消耗8%的能量修正跑姿。

四个字。

得不偿失。

好在,她还相当的年轻。

还有的是时间去调整和改进。

现在吃的苦犯的错,都是交学费罢了。

只要这种情况不是出现在机会少之又少的大赛舞台就可以。

都是可以容忍的范围。

姜兰倒是突然发威。

只见她弯道进直道的时候,放弃主动调整内倾角,依靠步频快速“扫过“衔接段,至80米仍保持5°内倾角。

左臂及时从“防侧翻模式“切换为“前驱动模式“,摆臂增加0.1秒,导致每步多产生0.02m推进力。

躯干因惯性前倾角度达18°,虽然说距离直道理想值10-12°还有差距,容易形成“过度俯冲“,限制呼吸深度。

可,她经验老道。

还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尽量修正了不利感。

只能说在传统系的尺度内。

跑得真好。

跑的是真不错。

难怪今年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她排在前二。

0.6米每秒的逆风都差点打开,23秒30。

这在世界上来看当然不起眼,但是放在当时的国内,放在当时亚洲已经就很好了。

硬实力已经达到了23.20+。

相当的强劲。

因此你可以看到她利用孔令薇前面的消耗过度在这里出现了小型失误,再次开始缩小差距。

继续给予孔令薇心理压迫。

继续向前。

这个时候就是考验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时候,当然也是考验运动员比赛经验的时候。

这两个小姑娘,100米的经验还是比较多,但是200米的经验就不够丰富。

在这里对于自己的个人实力也不够自信。

很容易就掉入了姜兰的节奏中。

好歹姜兰也是今年传统系的第一两百米女子高手。

的确是有几把刷子。

很有些水平。

作为80后,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前辈风采。

苏神看着,都得默默给她点个头。

其实袁奇奇她们还是有些急了,现在根据自己的状态采取采用“三步骤转法“,会更好。

所谓弯道进直道的“三步骤转法”就是70米降内倾至15°→75米至8°→80米直立。

每阶段伴随摆臂平面旋转10°。

支撑腿采用“滚动式着地“:足跟先触地后迅速过渡至前掌,接触时间0.2秒。

躯干旋转幅度控制在±2°,胸锁乳突肌EMG值仅180μV,显示颈部肌群完全放松。

可惜,两个小姑娘都有些急于求成。

都舍弃了这个,她们明明掌握过的弯道进直道技术。

有时候根据自己的状态做出合理的技术取舍,也是你通往一流运动员道路上的门槛。

当然还是那句话,她们都很年轻。

有的是机会。

看起来这个技术是比其余的技术要慢一些,可是总体上对比失误,在高手失误频发的衔接段,稳定的技术转换其实……就等于变相加速。

你比如姜兰,就是稳妥的路子,此阶段缩小了与孔令薇差不多一米的差距。

继续往前跑的时候借助两名年轻运动员心急出现的不稳定,要花时间重新调整,又让她继续缩小。

整个弯道出来后。

她基本上已经和第三的孔令薇。

相差无几。

最多也就只剩下了一个身位不到。

“果然第一个出来的还是陈娟!”

“她的实力在所有人里面毫无疑问是第一档!”

杨剑说的同时,旁边的李韬也道:

“韦勇丽也不错,处理的很好。”

至于两个年轻运动员,她俩没有多余的解说,只能说明处理的不是很好,已经被看出来了。

不过年轻人没有必要过多苛责。

两个人都选择了避开。

陈娟进入大直道后,已经建立了一大截的优势,牙买加跑法让她这里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冲。

没有和别的运动员一样定点巡航。

袁奇奇因前期技术变形,步幅/步频比失衡至,且每步左右脚落点偏差达3cm,被迫分心修正。

孔令薇也差不多,但她的力量水平比前者要差,虽技术完整但缺乏超越动能,陷入“匀速陷阱“。

看看内顷转换时间就知道。

速度率损耗率最低的就是陈娟。

其次是韦勇丽,再其次是……姜兰。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110米,120米,130米,140米。

前面基本上没变化。

陈娟还是一马当先。

甚至差距还在被扩大。

韦勇丽一直咬在第二。

稳稳的卡住。

她现在就是尽可能跟着陈娟。

让自己的速度不要掉更多。

只要陈娟这边能卡住。

就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成绩。

如果你确定自己跑不过这人。

但是又想出成绩。

韦勇丽这个跑法,就最为合适。

唯一有变化的就是后面的几个人。

姜兰。

竟然率先完成了反杀。

在大概130米的附近。

反超了孔令薇。

来到了第3名的位置上。

150米!

到了这个距离后,还剩下最后50,这个时候所有选手的血乳酸浓度普遍突破12mmol/L。

神经肌肉传导速度普遍下降15-20%。

这时候主动肌-拮抗肌协调性会瓦解。

本体感觉会滞后。

中枢会抑制启动。

也就是说大脑皮层运动区放电频率降低10-15Hz,属于强制肌肉“节能运行“状态。

这个时候更多是考验运动员的耐力和有氧能力了。

牙买加跑法,也会在这个地方消失掉魔力。

更多需要运动员自己来解决。

即便是陈娟。

因为她要冲击自己的最好水平。

那这里也放不了太多。

既然不能放,那肯定跑到这个地方用牙买加跑法都会有些……不适。

除非你是布雷克那种怪物。

不过好在是她这种后程大步幅的选手。

即便是肌体出现了疲劳。

还是能够依靠自己的生理优势,继续保持一个不错的速度。

典型的就是男子的博尔特。

就是这样做的。

即便是后面累了。

步频有显著的下滑。

那也没有关系。

影响要比一般的矮个子选手小得多。

就是因为正常跨开一步的步幅,天然就会更大。

你不服也要服。

女子短跑里面有她这个身高的还是少数。

不是每个人都是奥卡巴雷。

前面她已经做得足够好。

就看这最后50米了。

砰砰砰砰砰。

启用单关节优先模式,放弃髋关节全幅度伸展。

这是为了专注膝关节快速蹬伸。

陈娟屈伸角度从160°缩至140°。

减少多关节协同消耗。

170米。

身体疲惫感更高。

摆臂简化为肩部小幅度钟摆,摆幅从90°降至70°。

这是为了降低上肢能耗。

190米。

陈娟知道自己这一场的状态调动还不错,加上起跑反应也很快,她不想在这里浪费青唐城的buff。

虽然这个时候她已经因为全力激发自己的身体,感觉到了严重的疲劳感。

但重点就在眼前。

绝对不能让自己的速度断崖式下滑。

怎么办呢?

陈娟这里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磕到了。

牙齿竟然狠狠的扎了一下舌头。

你还真别说,这等于无形中刺了三叉神经!

延缓了中枢抑制onset!

维持了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兴奋性!

195米!

陈娟自己都感觉自己的神经清醒了那么一下。

抓住机会。

她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了。

不管这是怎么出现的,也不管自己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这一瞬间必须要抓紧了。

清晰了一下,能让她的技术和身体的本体感受都变得更好。

那就。

能让压线的瞬间变得更加的受控。

196米,197米,198米……

甩臂。

压线!!!

或许是因为200米的消耗太大,她在这里的压线幅度远远不如100米的压线幅度。

但是也够了。

因为对于女子运动员来说,天然的生理优势会在疲劳时候给她们带来更大的影响。

呼——————

200米跑过去之后,总有一种地狱终于结束的感觉。

陈娟这个时候,因为太疲劳,还来不及控制身体。

来不及转头去看成绩。

但没有关系。

已经有人早早就盯着电子计时器呢。

就在陈娟通过的那半秒。

就已经有人大吼了出来——

22.……

22.29!!!!!!!

新的成绩诞生了!!!!!

她现在距离立雪梅!!!!!!

200米也更近了一步!!!!!!!!!

立雪梅看着。

忍不住也微微捏了捏拳头。

她知道。

如果有谁能超过自己。

那眼下所有的运动员里面。

就是这个和自己一样高挑的长腿湘妹子。

最有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