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瑗之的推恩令一送到。
汉国立马就反了!
田承业打出清君侧诛妖后的旗号,号召天下讨伐郭瑗之。
代国、齐国、楚国紧跟着都做出了响应。
边关告急的奏报,像雪花般的飞到未央宫。
郭瑗之看着这些急报,手都在发颤。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
郭瑗之歇斯底里的将手上的急报扔了出去。
群臣看着这一幕,都在心里发笑。
怎么会弄成这样?
这是你选的嘛?太皇太后!
推恩令,就会让你再推,推的天下皆反了吧。
“丞相!”郭瑗之看向赵广。
赵广听到郭瑗之叫自己,心头就颤了一下,但还是站出来应了一声在。
“你说如今怎么办?”
怎么办?
赵广怔了怔,他哪知道怎么办?
不过面对郭瑗之那种杀人的眼神。
赵广赶紧说道:“当务之急,是火速发兵平叛。”
“平叛?”郭瑗之蹙了蹙眉,道:“叛军这么多,朝廷先平哪一个?”
“这……”赵广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压根就不懂军事,又怎么知道这种时候该先对付谁?
郭瑗之看赵广靠不住就知道自己问错人了,看来专业的事,还得问专业的人。
“章邯。”
郭瑗之扯着嗓子吼了一声。
章邯立马站了出来。
“臣在。”
“你说,朝廷该怎么办?”
不同于赵广,章邯在军事方面是专业的,面对郭瑗之的回复,章邯很快就想到了应对的话:“启禀太皇太后,如今,汉王,希齐王,楚王,代王全都反了,而洛阳已是四战之地,不可守,臣以为,朝廷当做好迁都的准备。”
一听要迁都群臣一片哗然。
“太皇太后,不能迁都啊,国都乃是国本,一动则大势去矣!”
“太皇太后,诸侯方才起兵,朝廷就宣布迁都,此乃示弱也,天下百姓闻之,必以为朝廷畏惧诸侯,恐怕会对朝廷失望,百姓一旦对朝廷失望,朝廷就完了!”
群臣都反对迁都。
郭瑗之却知道,如今的情势的确不妙。
她询问章邯:“那你觉得朝廷应该往哪迁都?”
章邯说道:“当然是关中,当年先帝营建西京长安,正是为了应对今日,关中之地沃饶千里,又有函谷天险,足可抵御叛军。”
“不可不可啊!”
章邯刚说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臣就站了出来,颤抖着拱起手道:“太皇太后,汉王根基久在汉中,汉王翻盘,必然会返回汉中引汉中之兵攻打关中,朝廷迁都关中这不是撞到叛军的怀里?”
群众都站出来附和,不赞成章邯迁都的提议。
郭瑗之询问这个老臣:“那你说说,朕该怎么办?”
这老臣说:“应该火速和叛军议和!叛军之所以起兵,非是被陛下的推令所迫,既然如此,太皇太后就应该取消推恩令。”
“呵呵呵!”郭瑗之噗嗤笑了出来。
她看着这位老臣:“这次汉王说要清君侧诛妖后,他们要讨伐的目标就是朕,讲和的话,他们要朕的脑袋,你的意思是让朕自己把头砍下来,和叛军讲和是吗?”
“哎呀老臣绝无此意啊!”
这老臣被吓得赶紧跪地求饶。
“绝无此意!”
郭瑗之哼了一声,吩咐道:“来人,将此贼拖出去乱刀分尸,灭其全族!”
“是!”
侍卫立刻就进来拉人。
这老臣连连求饶还是被拖了出去。
一直到那声音远了,郭瑗之才说:“朕绝对不会和叛军讲和,绝不!从今以后,朝中但凡有议和者,刚才那老贼便是下场!!”
说罢,郭瑗之又看向章邯,态度变得温和了不少:“章邯,你说的迁都的这个计划不错,不过汉王的叛军必须要打掉朝廷才能安心迁都。”
“朕想拜你为将,让你统帅羽林卫前往汉中平定叛乱。”
章邯拱手说道:“臣受太祖高皇帝大恩无以为报,陛下但有驱使,臣敢不从命。”
郭瑗之听了以后很高兴。
“善!”
这时,国尉郎周站出来说道:“太后,汉王威胁关中,的确麻烦,可如今朝廷真正要面对的,还是齐国和楚国,这两国距离洛阳太近了,羽林卫又是拱卫京师的主力,国被调走,恐怕洛阳空虚。”
郭瑗之早就想好了对策,道:“这个好办,朕把神策军从北都调回来,让他们拱卫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