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好的,爸知道了。” 我笑着应道,看着女儿起身走进卧室,拿起手机刷了起来。
如今的电视也确实没什么看头,打开就是一连串的广告,好不容易等到正片,也没什么吸引人的节目,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离不开手机了,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能知道天下事,也能打发时间。
我起身从茶几上拿起一罐易拉罐青啤,拉开拉环,“嗤” 的一声,气泡带着啤酒的清香冒了出来,我将啤酒倒进杯子里,浅黄色的酒液泛起细腻的泡沫。
独自坐在餐桌旁,我端起啤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落在电视上 —— 里面正在播放往年春节的回顾,画面里满是热闹的场景,有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的,有孩子们放烟花爆竹的,还有走亲访友拜年的,看着这些熟悉的画面,心里却泛起了别样的滋味。
我一边慢慢品着酒,一边任由思绪飘远,品着这几十年的人生:从年轻时的奔波劳碌,到中年时的扛起家庭重担,再到如今看着女儿长大成人,一路上有苦有甜,有笑有泪,都藏在这酒里了。
也品着当下的社会:日子越过越好,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好像少了,手机成了最亲密的 “伙伴”;
生活便利了,可那些老规矩、老味道,却慢慢淡了。还品着这动荡不安的世界:偶尔从新闻里看到一些不好的消息,总觉得能安安稳稳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仿佛昨天还在抱着女儿哄她睡觉,转眼间她就已经长大成人,能跟我一起喝酒聊天,讨论自己的人生规划了;
而我,也不知不觉地老了,眼角的皱纹多了,头发也白了不少,再有两年,就该退休了。
一想到退休,心里又忍不住牵挂起女儿:要是女儿能嫁个好人家,日子过得顺顺利利,我退休后就能安安稳稳地享享清福,还能多去养老院看看她妈;
可要是女儿嫁得不好,日子过得难,我就算退休了,也得继续干,帮衬她一把。毕竟,我就这么一个女儿,这辈子,都得为她操心到底。
电视里的春节回顾还在继续,屋里安安静静的,只有我偶尔喝啤酒的声音。我又端起酒杯,看着杯中的酒液,轻轻晃了晃,心里默念着:
希望新的一年,女儿能顺顺利利,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希望她妈能早日康福,希望我们这个家,能越来越好。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喝了一瓶啤酒,又灌了一瓶橙汁饮料。
虽说啤酒度数不高,橙汁更是不含酒精,但想到十二点还要下饺子吃年夜饭,这才停下了手里的杯子 —— 年夜饭的饺子才是重头戏,可不能因为贪杯误了时辰。
这些年的春节晚会,我其实没怎么好好看过。大多时候除夕都在单位值班,盯着监控屏幕,听着远处零星的鞭炮声,就算是过年了。
偶尔在家看一次,也总觉得少了点以前的味道:舞台倒是越来越靓丽,灯光、特效一个比一个精致,可节目内容却没什么新意,要么是老套的段子,要么是刻意煽情的表演,实在勾不起兴致。
既然不想看电视,我便拿起手机,点开了 “我们一家人” 的微信群。群里二十多个人,都是家里的亲戚,平时大家各忙各的,说话不多,到了除夕这天,倒是格外热闹。
我先在群里发了个两百块的红包,分了二十份,附言 “祝大家除夕快乐,新年安康”。
红包刚发出去,群里瞬间就炸开了锅,“手气最佳” 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外甥女婿率先回复 “谢谢哥六舅的红包,新年快乐!”.
侄儿紧接着发了个 “恭喜发财” 的表情包,还有几个小辈抢完红包,又立刻发了新的红包出来,你一言我一语,抢红包的提示音、调侃的话语刷屏不断,原本安静的屋子,因为这热闹的群聊,也多了几分节日的氛围。
玩了一会儿手机,眼看时间快到十一点四十,我赶紧起身去厨房烧水。
把大铁锅刷干净,倒上半锅清水,打开燃气灶,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水很快就冒起了细密的小泡。
这时,隐约听到城外传来 “噼里啪啦” 的鞭炮声 —— 大概是郊区没那么多限制,有人忍不住提前放起了炮仗,那熟悉的声音,一下子把年味拉得更浓了。
等到时针指向十二点,锅里的水已经 “咕嘟咕嘟” 翻滚着,我赶紧把大姐给的冻饺子倒进锅里。
饺子刚下锅时沉在锅底,随着水温升高,一个个慢慢浮了起来,白白胖胖的,在水里打着转,像一群调皮的小胖子。
我用勺子轻轻推了推,防止它们粘在锅底,等饺子皮变得透亮,就知道熟了。
按照老规矩,吃饺子前得先祭供,可家里的主楼实在没地方专门设供桌,我便简化了流程:先捞出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拿一双干净的筷子架在碗沿上,端到客厅的茶几上,轻轻放好,心里默念着对祖先的祝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着又捞出一碗,同样放上筷子,放在厨房的案子上 —— 虽然简单,但也是一份心意,意思到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