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七日陪护记

每当想起陪女儿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度过的那七天,心里总像被温水浸过似的 —— 既有当时如弦紧绷的焦灼,也有如今回望时的踏实。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为人父母的铠甲与软肋从不是选择题,只要孩子能平平安安,那些熬红的眼、算不清的账,都轻得像一缕烟。

那是去年秋天,秋风刚染黄路边的梧桐叶,女儿突然皱着眉说身体不舒服。

拿着检查单站在诊室门口,“需要小手术” 几个字砸得我耳朵发鸣,明明医生反复强调是常规操作、风险极低,可我攥着单子的手还是止不住地抖。

这是我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姑娘,从小连重感冒都少见,更别提让她躺上手术台了。

住院那天我把家里的水电都检查了三遍,拎着提前收拾好的行李走在前面,故意把脚步放得轻快。

病房里的消毒水味让女儿眼神发怯,我拍了拍她的肩膀,用最轻松的语气说:“就当来这儿歇几天,爸天天陪着你,等好了咱们去吃海鲜。”

可到了夜里,折叠床硌得人辗转难眠,我每隔半小时就起身摸一摸女儿的额头,走廊里护士站的灯光亮了整夜,我攥着术前注意事项单,直到天快亮才眯了会儿。

手术当天的走廊格外漫长。

看着护士牵着女儿的手走进手术室,厚重的门 “咔嗒” 一声关上时,我感觉心被一只无形的手攥得生疼,手心的汗把手机壳都浸湿了。

我来回踱步,每一次抬头看电子屏上的时间,都觉得秒针走得比平时慢了半拍。一个多小时后,当医生笑着说 “手术很成功” 时,悬在喉咙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女儿被推出来时脸色苍白,我赶紧握住她微凉的手,用掌心的温度裹住她的不安,轻声说:“爸在呢。”

接下来的陪护时光,日子在输液管的滴答声里流淌。

白天我帮她擦脸、喂水,变着花样从家里熬粥、做小菜,看着她小口小口咽下;晚上就守在床边,眼睛盯着输液瓶,生怕错过液体输完的瞬间。

女儿无聊时,我就读她最爱的小说,讲她小时候把鱼刺卡喉咙、我慌慌张张送医的糗事,逗得她忘了伤口的疼。有次她轻声说 “爸,让你受累了”,我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傻丫头,你是我女儿,我不照顾你谁照顾你?”

那些天里,医护人员的细致像暖阳般驱散了不少阴霾。刚入院时,护士就拿着标注红圈的注意事项表,坐在床边反复讲解术前饮食禁忌;